工业废盐如何安全且经济有效的处置,已经成为制约产生工业废盐相关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按照处置物态的不同可分为湿法处置和干法处置。下面跟绿洲环境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类方法包含的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吧!
废盐处置-湿法
工业废盐湿法处置是先将废盐溶解在水中,然后使用深度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实现废盐无害化。常用的有机物氧化技术包含高级氧化法、湿式催化氧化。
高级氧化法以生成的羟基自由基为主体,然后利用羟基自由基引发链式氧化反应,迅速破坏有机物分子结构,该过程几乎可以全部氧化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盐浓度的高低对该方法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湿式氧化指的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将水中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若提高湿式氧化反应的温度和压力至水的临界点以上,会使水的基本性会发生很大变化,表现出类似于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这种情况下的反应就称为超临界水氧化。使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废水时,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可将各类有机污染物彻底氧化降解。该技术无焚烧等热过程,因此安全等级高。但缺点是对设备要求程度高、反应条件苛刻、运行成本费用高、不适用于超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因此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废盐处置-干法
工业废盐干法处置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分别是焚烧法、高温热熔融、有机物热解碳化技术。
(1)焚烧法,分为普通焚烧和高温焚烧。
普通焚烧是指-℃的高温条件下废盐进行焚烧,其缺点在于受焚烧成本、盐的浓度和种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焚烧,企业容易产生氮氧化物、二噁英等有毒物质,盐类对装置和设备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腐蚀。
高温焚烧法,难题是在处置含盐固体废弃物时废渣中的无机盐组分对焚烧炉运行的影响。在高温回转窑处置含盐废渣过程中,废渣中的碱金属盐受热而成熔融状态,进一步会对回转窑的耐火衬里产生腐蚀。同时在回转窑运行过程中,耐火砖上黏附的碱金属盐会腐蚀到耐火砖内部,使得耐火砖的使用期限缩短。如果回转窑在运行过程中耐火砖因腐蚀而脱落,停炉重新更换耐火砖费用并不低。回转窑内部的高温同时会使碱金属盐发生挥发,进入到高温二燃室中引起内壁腐蚀,所以也大大增加了系统运行的风险,缩短了设备的运行寿命。
(2)高温热熔融的反应温度通常为-℃,高于废盐的熔点,使得废盐在炉内全部成为熔融态,有机物在高温下完全分解,提高了废盐的纯度。高温熔融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但缺点是能耗较高,产生的烟气量大且夹带盐颗粒严重,资源化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废盐从固态升温到熔融态又重新冷却为固态,浪费能量的同时可能会造成设备堵塞,从而影响收集效率。
(3)有机物热解碳化技术
有机物热解碳化是通过在低于无机盐熔点温度和控氧条件下,将废盐中有机物进行分解碳化,使废盐中一部分的有机物热解为挥发性气体,另一部分变为固态有机碳并形成灰分。
但此类方法往往无法彻底去除有机物,在一步热解碳化的基础上,多步分级碳化工艺发展而来。临界分级碳化技术是由一种专用的CC临界分级碳化炉来实现的(简称“CC碳化炉”-用于工业废盐的专用碳化炉)。依据工业废盐杂质含量不同,采用不同的梯级温度,逐级碳化裂解废盐中的有机物,一部分有机质转化为气体,一部分有机质形成固定碳。对挥发性气体进行高温处理和快速冷却后排入大气,形成的固定碳进行脱碳处理,最终形成成品工业盐。临界分级碳化的优点是提高了总转化率,但缺点是设备复杂、腐蚀严重、工艺流程长,投资成本高,需要对物料的化学特性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绿洲环境微波热解技术解决废盐处置难题
针对上述传统热解技术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绿洲环境开发出的废盐微波热解析处置技术及装备可有效解决,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推广价值。技术原理是以连续阶梯式微波多级热解为核心,在精准控温和控氧气氛条件下,氧化分解废盐中的有机物,使其分解成较小分子物质,从而去除废盐中的有机污染物,实现废盐的资源化利用。该技术及装备具有只需用电、即开即用、能耗低、不产生二次污染、撬装化、占地面积小等独特优势,可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环保企业对废盐处置的自发性、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推动废盐资源化处置技术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显著特点优势/p>
1.只需用电,绿色低碳,无需使用化石能源;
2.清洁电力,减少企业碳排放量;
3.即开即用;
4.再生盐TOC可降至10ppm以下,满足进离子膜制备烧碱的TOC指标要求,真正实现废盐资源化;
5.设备耐腐蚀、不结焦,盐粒不结块;
6.废气量少,尾气治理负荷低;
7.撬装式结构,高度集成化,易于搬迁和安装;
8.能耗低,比传统回转式热解窑节能30%以上;
9.占地面积小,仅为同行业同类产品的70%~80%,且设备基础无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