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www.jk100f.com/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本报记者许雯斐见习记者潘金铭通讯员王雨雯申小玉
江北新区北部,长江之滨,一辆辆大小货车从四面八方而来,从封闭化管理卡口进入园区后,再次朝着四面八方驶去。在相反方向,同样是一辆辆货车在奔驰。来的是原料,出的是产品。疫情渐稳,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的一家家企业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忙。
这个被形容为区域经济发展“支柱”和“压舱石”的园区,实力到底有多强?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在全国多家化工园区中位列前三,经济总量、单位面积产值排名全国第一。经过20余年发展,新材料科技园已形成以石化、碳一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新材料、生命健康产业为发展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投产各类企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余家,包括中石化、德国巴斯夫、美国塞拉尼斯等20多家世界强、全球化工50强以及细分市场领先企业。
从“国内领先”,迈上“世界级园区”新台阶,这是新材料科技园定下的目标。围绕稳健、绿色、创新三个关键词,我们解码新材料科技园如何冲击世界级园区。
稳健——
企业有信心,产业有后劲
“4月底,我们举办了扬子石化-巴斯夫一体化2.8期扩建项目奠基仪式,目前该项目正按照既定轨道如火如荼地全力实施。”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扬巴公司)总裁BramJansen说,项目将在年下半年完成,各生产装置将在明年底前陆续投产。
此前,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些“大进大出”的“大块头”企业按下了暂停键。“疫情初期,企业突然面临各项限制,有些措手不及。在园区的协调帮助下,4月中旬,企业各项状况得到了改善。”BramJansen介绍,目前企业运营逐步恢复正常,企业的客户也都恢复常态,产品需求已回归正轨。
错综复杂的形势,多点散发的疫情,原料价格的飞涨……“尽管面临多重考验,企业还是保障了持续运营及客户供货,如果当前势头得以延续,那么,年扬巴公司依然可以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BramJansen说。
“目前,威尔药业生产的药用辅料已有50多种,这些关键高端药用辅料在过去几乎被进口产品垄断。”南京威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仁荣介绍,威尔药业的另一大主营业务合成润滑基础油板块同样发展稳健,两大板块均处于行业第一方阵、国内领先水平。
生物基材料,这是威尔药业布局的新板块。“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有统计表示,有11个省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及生物材料。显然,这是未来有光明前景的赛道。
威尔药业的一套中试装置正在安装。预计今年9月,这套中试装置就会启动运营,要生产的正是威尔药业和江南大学合作利用生物发酵法和植物提取法生产的生物基材料。“这是可以替代抗生素的新材料产品,可用在动物饲料当中,上市后价格也会低于同类进口产品。”吴仁荣说。
从发酵的玉米、山芋、红薯和秸秆中提取乳酸,进一步制成聚乳酸,可用于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内衣和尿不湿。这是威尔药业南京大学院士团队研发的另一款生物基新材料,1万吨的中试生产装置正在设计当中,明年就可投入运营。
4月,扬子石化-巴斯夫一体化2.8期扩建项目奠基仪式举行,其中,丙烯酸叔丁酯装置的先进生产工艺是首次在德国以外的区域得到应用;
5月,江苏外资项目“云签约”活动上,塞拉尼斯(南京)化工有限公司与新材料科技园签订液晶聚合物项目投资协议,一期投资1.1亿美元,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实现液晶聚合物年产能吨;
6月,总投资16亿元先声药业抗新冠药物商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建成后,这里将重点规划建设抗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SSD项目,生产抗新冠病毒药物……
“大块头”领衔,新材料产业集群要迈向更高端。
“事实上,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在逐步恢复当中。但从他们对新项目、新技术等的积极推动上,可以看出他们对未来的持续看好。”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陈建宁说,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之下,园区要抓好大项目推进,更要了解企业所需,主动上前,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
绿色——
园企携手,走得更快更好
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纵横交织的公路从一个个厂区间穿梭而过,沿着公路上方整齐排布的管廊,与高高低低的生产装置交织,眼前的“工业天际线”并不逊色于高楼林立的城市天际线。
站在位于新材料国际创新社区的公司会议室里,南京沃谱瑞环境研究院总经理王金龙拉开窗帘,望着窗外向记者感叹:“在一个全面绿色转型的园区,有这么多愿意主动践行绿色、双碳理念的优秀企业,我们大有可为。”
研究院正在为园区内一家大型企业安装自主研发的尾气处理装备。使用后,可实现尾气在“健康状态”下达到更高排放标准,所谓“健康状态”是指能耗更低、更稳定、更安全。
漂亮的“工业天际线”背后,是近年来新材料科技园在绿色转型上的持续努力。新材料科技园明确,发展要全面向“绿”,一分一毫也不能差。
两年前,由省生态环境厅和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研究决定开展新材料科技园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如今,整治涉及的94项重点工作任务、86项VOCs治理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并通过评审。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和走航监测颗粒物浓度实现双下降20%,废水排放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双削减,危险废物安全和环保管理双提升,水环境、空气质量双改善。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在新材料科技园,践行绿色、低碳,正在从外部的推动内化为企业自我的需求。
把处理过的尾气再利用,既能实现一氧化碳排放达标,又能将回收的热量转化成蒸汽,降低环保升级改造成本。这是南京诚志永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环保治理方面的一次改进,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尝试。
作为中国MTO(甲醇制烯烃)产业链的开创者,诚志永清全部用煤均为原料煤,产品结构合理,碳利用率较高,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投产3年来,公司在园区生产的烯烃总量近万吨,辐射能力在行业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要往前跑一跑,走得更快些。”南京诚志永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红平说,目前,企业的三废排放均可达到我省新标准水平,但企业依旧下大力度进一步提升排放处理的稳定性,尽可能降低污耗。
践行“双碳”,新材料科技园企业同样“走得很快”。去年5月,诚志股份与企业的一位技术供应商合作,签署碳中和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以绿色化工为前提,发展烯烃产业为基础,在碳中和领域开展合作,以期在诚志股份南京工厂实现碳回用并降低碳排放,发展碳中和应用。
去年,扬巴公司在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的绿色电力试点交易中,成为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绿色电力认购方,成功将三分之一的电力转换为绿色电力和可再生能源。年前,这一比例有望逐步提高到%。
扬巴公司于今年投用的中央能量回收单元,在业界都是首屈一指。该工艺将生产装置的废气汇集在一起并将其引入到一个能源回收装置中,变废为宝,转化为能源,从而减少企业对煤基能源的依赖。
新材料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健全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园区正着手开展第二轮为期两年的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再提升主题,初步编排7大类目标、50项工作任务、余个工程项目清单,在10月底前完成一批整治任务,进一步巩固前期阶段性成效。
创新——
创新社区,长出产业“好苗”
工业废水如何得到有效治理?在南京沃谱瑞环境研究院工业废水处理实验室里可以找到答案。一些研发人员通过样本检测分析所含物质,出具综合处理方案;还有一些工作人员通过小试实验装备验证方案可行性,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一整个流程下来,看似简单的几道工序,“暗藏”创新因子。
两年前,王金龙完成了身份转变,从大学老师变为创业者、企业家,带着自己的“硬核”团队入驻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同年12月成功备案南京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他和团队的“高精尖”们要在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工业“三废”治理关键技术研发等领域大干一场。
一轮轮攻坚,一个个突破,团队甩开“卡脖子”的手,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技术成果。在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曾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工业“三废”治理方面,团队拥有相关专利40余项,获10余项省部级奖励。研究院还获批环保工程专项设计资质、南京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南京市人才定制实验室等荣誉称号,这样的称号在同类型新型研发机构中实属难得。
有技术创新,也要有实际的应用场景。新材料科技园有扬子石化、扬子-巴斯夫、塞拉尼斯等20多家世界强和化工50强企业。“这些企业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能为研究院技术发展和成果转化提供实践基地。”王金龙说。
前不久,园区内一家水务公司二期沉淀池污泥处理遇到难题,研究院对此开发了专用污泥调理剂,使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快速降至60%以下,脱水效果极佳。经实际验证帮助企业降低80%左右的处置成本。
企业创新的种子需要悉心呵护,潜心研发,离不开贴心的服务和支持。
以科技创新为名,新材料科技园专门打造36.6万平方米的新材料国际创新社区,包括先进材料园、生命科学园、企业研发园和新创客厅。随着载体陆续投用,创新社区已入驻新型研发机构17家,孵化瞪羚企业4家,培育独角兽企业1家,上市企业2家,拟上市企业2家,集聚各类高端人才余人。
“同住”新材料国际创新社区,沃瑞普的邻居南京易腾药物研究院亦在快速发展的车道上。
眼下,南京易腾药物研究院负责人王玉斌忙得不可开交,一款皮肤外用创新小分子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申报的关键阶段,最近的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与商业资本对接。公司目前正在步入发展“快车道”,这一切离不开园区的帮助和支持。
科技创新型企业拓展的一大难题就在人才招聘上,南京易腾药物研究院同样有这种困扰。对此,园区与中国药科大学对接,在企业搭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加大人才储备库,促进双方实现“双赢”。
此外,园区还积极组织企业走进各高校参加招聘会,并搭建专业、便捷的招聘云平台。企业可以免费在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平台快速实现人岗匹配推荐,求职和招聘变得更加便捷。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一批高校毕业生走进企业,“招人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从原料药开发到创新药研发,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南京易腾药物研究院需要更大的研发空间。得知企业的需求后,园区靠前服务解决困难,企业办公场地从原先的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1平方米。目前,研究院已经成功孵化企业10家,合同总额已过千万。
“园区虽已实现‘国内领先’的目标,但距离‘世界级园区’还有差距,近年来,园区坚持不懈朝着‘世界级园区’的目标迈进。”陈建宁说,新材料科技园以绿色发展为引擎,不断推动产业链迈向高端,在引领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扩大人才开放合作,育出创新“好苗”,为未来蓄力。
产业升级,全面向绿,创新澎湃,下一站,世界级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