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核废料该如何处理我国掌握了新技术,可保存 [复制链接]

1#

核能应用的理论基础在上个世纪就被科学家们写出来了,他们相信这会是一种全新而又高效的能源,唯一的麻烦就是核废料的处理问题。事实和他们说的一样,有条件的国家都建立了核电站,全力工作时,不比传统的化石能源差,还要更加清洁。

只有在处理核废料时,人们才会感到头疼。核能说白了是在利用放射性物质,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来提供能源,以铀元素、钍元素和钚元素为主。

产生的核废料也一样,其半衰期短则几千年,长则几十万年。说得不好听点,可能人类都不在地球上了,核废料却依旧“威力不减”,照样能污染环境。再怎么进行反应,也不会让它们的半衰期缩减。所以说核废料的处理至关重要,千万不能让它们接触到外界,以免被辐射伤害到身体。

一般来说核电站会用可以隔离辐射的密闭容器将其封存,里面会掺杂着一些特制的碎玻璃渣,然后掩埋地下,我国的核电站几乎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好处是把核废料和外界隔离了,密闭容器也不会被土壤侵蚀。选择掩埋的地点,大多是地广人稀的地方,且会有核废料的标识,防止有人把它挖出来。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花岗岩层和和粘土层内,可以更好地保护容器,至少在10万年内不会有变化。10万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很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都结束了。没有结束的,它的威力也大不如前。

不选择就地掩埋的国家,一般都选择了丢在大海里。当然,不是说把核废料直接倾倒在大海里,而是密封起来,丢进米深的深海。那里的环境更适合放射性物质,消耗的时间比第一种方法短。

像日本这样选择把核废水直接排进太平湾里,是不负责任的。日本的核废水现在全装在一个个大罐子里面,储存期限不长。而且数量太多,足足有万吨,处理起来成本太高。10年的时间过去了,日本还是找不到合理解决的办法。索性破罐子破摔,在经过稀释后,排进太平洋。他们是轻松了,海洋生物就得倒霉了。

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全力研究核废料的新型处理方式。9月11日,四川广元传来好消息,国家原子能机构研制的高水平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设施开始使用。

这个设施其实和第一种核废料处理方式有关,主要是在核废料里面混合玻璃原料,然后再加工成新的结构,玻璃原料会将核废料紧紧包裹在内部,这种形态具有包容性好、稳定性强、时间更久的优点。

之前掌握核废料固化技术的只有美国和西欧的少数国家,现在又多了中国。

我国算是后来居上,不断的试验和调整,才攻克了这一难关。研究人员表示,核废料固化设施每年预计处理数百立方米的核废料,处理完后它们会全部安放在地下的特殊仓库里,确保与外界隔绝。

由于用了新技术,核废料在地下可以安全保存数千年的时间。也许还不到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但是能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处理核废料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让它不污染环境,放射性元素的威力过大,生物接触了非死即伤,处理起来必须要慎之又慎。

有了全新的核废料固化技术,我们在核能的利用上可谓是更上一层楼,为科学家们点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