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老中医肖国士教授治疗睑缘炎临床验案 [复制链接]

1#

案1李某,女,45岁,

初诊:两眼睑弦潮红湿润,灼热奇痒,病患5年,经久不愈。舌淡苔薄,脉浮缓。

辨证:脾胃湿热,复感风邪。

治法:清脾却湿,祛风散邪。

主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处方:生薏苡仁24g,茯苓15g,苍术、羌法、独活、藁本、防风各9g,川芎5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外用上药渣煎第3次加明矾3g洗患处,再涂擦八宝眼癣软膏,每日3次。

复诊:服7剂后病愈。追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睑弦皮肤潮红,无溃疡,无脓点,而在睫毛根部附着糠样皮屑,此为脾胃湿热,复感风邪之症,故用清脾却湿,祛风散邪之法。方中生薏苡仁、茯苓、苍术清脾却湿;羌活、独活、防风、藁本祛风散邪;川芎活血搜风;全方具有清脾却湿,祛风散邪之功,所以用之非常对症,故服7剂而愈。

案2苏某某,女,42岁。

初诊:右眼上下睑,赤烂3年未愈。并发痒刺痛,红肿多眵,赤烂以大小眼角为主,发作时左眼亦痒。每次上述症状持续1个月,每3~4月发1次,用眼药无效。这次又复发已数日,右上下睑发红赤痒肿,颇感不适。检查:视力均1.2,右上下睑缘外侧睫毛根部肿胀隆起,睑缘结膜充血,左眼睑缘内眦部亦充血。诊为眦部睑缘结膜炎。

辨证:心肝实热,脾虚夹湿。

治法:清肝泻心,扶脾散湿。

主方:清肝泻心汤

处方:夏枯草30g,生地*、茯苓、车前仁各15g、赤芍、*芩、天花粉、丹皮、蒺藜、蝉蜕、焦山楂、神曲各10g,川芎、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8剂后,自觉良好,刺痛赤烂即消而愈。

按语:本方重用夏枯草清肝热;用生地*、赤芍、*芩、天花粉、丹皮凉血清心肺之热;用蒺藜、蝉蜕、川芎祛风开郁;茯苓、车前仁导热下行;用焦山楂、神曲、甘草扶脾。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泻心,扶脾散湿之功。本方可用于外眼部各种急慢性炎症,如睑腺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巩膜炎,角膜炎等。以此方为基础,再随症加减,常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3刘某,男,40岁。

初诊:双眼睑缘赤烂,痒痛,反复发作半月余。曾多次使用眼药膏外涂,但未见效果。现双睑弦红赤溃烂,脓液胶粘,睫毛成束状,舌苔*腻,脉弦数。诊断为溃疡性睑缘炎。

辨证:热*内盛,兼夹风湿。

治法:清热解*,祛风除湿。

主方:*连解*汤加味。

处方:秦皮30g,*柏15g,*芩、*连、栀子、白芷、蔓荆子各10g。嘱将上药加水煎汤,过滤去渣,趁热熏洗患眼。每日2~3次,每次20min。

复诊:7天后,双睑弦红赤溃烂已减轻,已无脓液。嘱再按原方连用7天后,双眼睑缘赤烂已痊愈。为巩固疗效,嘱坚持再用药1周。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睑弦赤烂是睑弦潮红、湿烂、自觉奇痒,灼热疼痛为主。根据症状分析:赤属火,烂属湿,痒属风,痛属热,病在胞睑属脾胃。所以,其病是由脾胃内蕴湿热,外感风邪,内湿热邪搏于睑弦而成。其中风湿热邪并重,故采用清热、除湿、祛风之剂治疗而愈。方中重用秦皮、*柏以清热燥湿;用*芩、*连、栀子以清热解*;用白芷、蔓荆子以祛风止痒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祛风除湿之功。对病患日久,病情严重而身体健壮者,可用表里双解之剂,屡收良效。

案4陈宝宝,女,6个月。

初诊:生后,两眼睑弦红赤湿烂,眵多胶粘。两眼睑弦发赤、糜烂、出血、溢脓、痛痒难忍。病患数年至今。舌赤苔*,脉浮而数。伴头胀,口苦,咽干,小便赤涩,大便干结。诊断为溃疡性睑缘炎。

辨证:胎热上攻,湿*并重。

治法:解*清热,养血利湿。

主方:四物汤加味。

处方:生薏苡仁、生地*,当归各9g,赤芍、*芩、天花粉各6g,川芎、生甘草各3g。每日1剂,水煎服。外治滴同用复方三*眼药水,外搽八宝眼癣软膏,每日3次。

复诊:服5剂后,诸恙减轻,睑弦赤烂好转。继服5剂而愈。

按语:本病多因婴儿出生时。秽汁进入眼内,或孕妇在平时嗜食辛辣厚味,致使热*之邪侵入胎儿而成。故治疗用药以清热解*、养血利湿为主。方中用四物汤凉血活血,加薏苡仁扶脾却湿;*芩、天花粉、甘草清热解*。对婴儿外眼疾患,多与胎*有关,皆可用上方或上方加减治疗。并根据所出现的全身和和局部症状而有所侧重。一般说来,凡局部烂胜于赤者者为湿重,应重用利湿药;赤胜于烂为热重,应重用清热药;而浮肿、奇痒较重者为风重,应重用散风药;对长期不愈者,应考虑久病耗血,致使血虚生风生燥,在治疗用药上常佐以养血润燥之品,这对老年体弱的患者,尤为必要。老年患者如有阴虚火旺体征者,则多采用滋阴降火法。本病的外治也非常必要。很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者,单用外治即可奏效。患者必须保持眼部清洁,勤冲洗,勤涂药。即使病已痊愈,也要继续用药,以防复发。

案5张某,女,42岁。

初诊:患溃疡性睑缘炎已两年,在当地多方治疗未获根治。二年来每逢劳累后发作,共发8~9次。现双眼睑缘轻度湿烂,伴搔痒。面色无华。自感疲倦乏力,多汗,脉细、舌质薄嫩、苔薄白。

辨证:气血亏虚,风湿久羁。

治法:补益气血,兼祛风湿。

主方:人参养荣汤加减。

处方:炙*芪、熟地*、茯苓、生薏苡仁各15gg,*参、白术、苍术、当归、赤芍、各10gg,陈皮、远志、炙甘草各6gg,红枣3枚,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上方连服25剂,诸症消失,愈后再未复发。

按语:睑缘炎病程冗长反复。局部常规用药,虽能取效一时,但很难根治。如果同时内服中药,则常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从中医学理论观之,无论是鳞屑性、溃疡性或眦部睑缘炎,不外是风、湿、热三证的交叉结合。风偏胜者,搔痒剧烈而局部糜烂较轻。湿偏胜者反之。因此,鳞屑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为风偏胜,用药当以祛风为主,燥湿清热为辅。溃疡性为湿、热偏胜,用药以燥湿清热为主,去风次之。本案属于临床少见的虚证,以补虚为主,用人参养荣汤加减,使正复邪去而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