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的处置问题,敲定了一套新的方案,但事实上该方案仍然需要向海洋里排放核废水,污染全球自然环境。
(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修建的储存罐)
日媒报道称,8月25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宣布一项新的决定,计划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通过海底隧道的方式,排入1千米以外的海洋中,这种方式排放核废水将更容易被洋流所稀释,并希望能够降低“风评被害”。
风评被害是日语,指因揣测、传闻导致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受到牵连和损害,但一般多用于不真实的报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日媒暗示“排放核废水是合理合规的,但一些负面消息让其名誉受损”。
(3·11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海洋中铯-的浓度检测状况,可见虽然过去十年,但影响仍然未结束)
如今东电这一决定计划于9月正式向原子能监管委员会提出正式申请并接受审查,如果通过的话,从年正式开始排放核废水之前,用于排放的海底隧道的建造工程需要如期完工。
当然,东电宣称排放的核废水也是“经过稀释倍处理的”,但能否重新挽回日本民众和国际社会的信任,目前来看并不能做到。
类似的离岸排放事实上在日本早已进行,位于日本本州岛北部青森县的六所村乏燃料再处理工厂,就打着所谓“已经确认安全性”的旗号,通过管道将处理过的液态低放射性核废弃物,排放到3千米以外的海洋中。
(菅义伟:稀释后的核废水真能喝吗?工作人员:真能喝!菅义伟:那你喝吧,我不渴)
针对核废水,日本一直宣称都已经符合排放标准,但事实上核废水中的氚根本无法完全分离,日本使用的是年由东芝公司开发的一款能从污染水中除去氚以外62个核素的“多核种除去设备”,但这种设备处理能力并不强。计算结果显示,如果将每升0.73MBq浓度氚的核废水排入海洋中,仅日本民众所需要接受的辐射量就有0.81微希沃特,而对全球其他国家民众的威胁,更是无法估量,而通过离岸的方式来排放,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核废水仍然是排入海洋之中,反而会增加对他国的危害,只能是“掩耳盗铃”,不利己更损人。
(核废水的排放,害人害己)
另外核废水中也不仅仅只有氚,早在多年前,日本环保人士经过分析之后就发现,处理之后的核废水中还含有严重超标的碘-和锶-90,尤其是锶-90这种同位素十分麻烦,首先它是一种致癌物,其次一旦锶-90进入人体骨骼的晶体结构中,就永远无法被排出体外,给人体带来长久的影响。
截至年9月,全日本使用过的核燃料已达1.82万吨,各个核电站的存放量已经逐渐接近饱和,由于日本本土面积狭小,以后日本如何处理与日俱增的核废料问题,将会越来越棘手。是否海洋排放将会成为一种主流方式,这也将引发国际社会的忧虑。
(日本未来还将面临愈发严峻的核废料处理问题)
日本《朝日新闻》在年1月所进行的民调资料显示,有55%的日本人强烈反对排放核废水,另外有86%的日本人对于核废水的排放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