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有一种新的方法,可以让一只猪住进一栋高楼,一个人就可以养一千五百只猪!
这种高层养猪,究竟是高科技发展农业的成果,还是“玩弄概念”的噱头?
中国人对猪肉的态度从不马虎
在我们的饭桌上,猪肉是最常见的食物。目前,国内对猪肉的消费量已高达五千五百万吨,几乎占了全球消费总量的二分之一以上。许多网民戏称,目前全球每产出两只猪,就有一只被中国人所食用。
美国农业部在年进行了一次统计,在当年,世界范围内的生猪生产总量为一亿九千八百四十四万吨,而中国就有五千五百四十一万吨,占了将近半个世界。中国、欧洲、美国三国加起来,占到了世界的百分之七十八点八。单从这个数据,就能看出来,现在中国的猪肉市场,有多大!
目前,我们国家为了保障国内供应,已经制定了猪肉的自给自足率要达到95%。这就为我们国家的生猪生产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模式。
每年的毕业季节,总有一些刚从学校出来的应届毕业生,在学校里说:“这次再不找到工作,我就回家去养猪。”这或许只是一个玩笑,可是此时此刻,我们必须要警告他们:主人,请三思而后行!现在的养猪业,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如今的养猪业,已经发展到了二三十层高,用不了多少工人,每人能养活一千五百只猪。这还叫养殖?这简直就是未来的工厂!
这栋楼里真的有猪!
进入这个新型生猪养殖基地,你也许会感叹:如今的生猪养殖基地,已经可以和富士康的生产线媲美了。
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郊的两座楼房,都是用来养殖生猪的。这两座大厦各有二十六层高,每一层的占地面积都有三千九百平米。
从远处看去,这两座建筑更像是一座写字楼或者一座居民楼,但每一层都配备了完善的设备和系统,其中包括饲养设备、粪便处理设备等等。这些设备能够让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都在同一个地方完成。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座猪场每年可以生产出一百二十万头猪!
怎么会有那么高的建筑?和那些将食物、饮水、排泄都集中在一个地方的传统养猪业相比,这种养猪业更像是一条生产线。
从产仔区到保育区,再到育肥区,再到出栏区,再到屠宰区,再到加工区,也难怪有人说,一个人能养活一千五百只猪。
不仅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在饲养方法上也“因猪而异”。饲养员会根据每一种猪的特殊状况,例如:猪肉的品种、重量、市场需求等,来提供与之对应的饲料种类和用量,并对其进行精确的、分类的投喂。
在这里,所有的小猪都能变成最优质的小猪,甚至连我们所熟知的私人定制都能用在小猪的身上。
建筑:最适合养猪的地方
和我们对猪舍的理解完全不一样,这里还有很多“锦上添花”的设计。在大厦内,每日的饲料都是由传送带运送到大厦顶层,并按照需要进行严格的封装和消*。
这种占地数十万平米的生猪养殖基地,同样有着惊人的效率。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下,由于养殖场的规模较小,或者是农村的散户自己在家中养猪,因此,生猪的饮食、饮水、排泄等都必须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因此,环境会很脏乱差,气味也很难闻。
可是在这里,一切都不同了。每头猪都有足够大的空间活动,而且还有一些公共的区域供它们休息和娱乐。这样的环境,让猪变得更健康更幸福。另外,每头猪还要定期洗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废水,都有专业的收集、回收、处理系统。
这还是大家印象中的“脏乱差”吗?一头又臭又好吃的猪。可以说,就算不带着口罩走进去,也不会闻到任何一家养猪场才有的味道。
但是,尽管这样的饲养方式看上去很先进,也很科学,但是,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就拿这样一栋封闭的建筑来说,那些长期居住在里面的猪,会不会更容易感染疾病?一般农场里的猪,都是和自然环境接触,享受阳光和空气,而这些建筑里的猪,却很少出来见天日。
防控疫情是当前养猪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个个体的问题,很可能会造成整个群体的崩溃。非洲猪瘟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为了防止非洲猪瘟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扩散,大厦内都采取了最严密的防控措施,比如定期消*、隔离检疫、智能监测等等。这些措施旨在保证猪的健康和安全,也为人类的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
这样的养殖方式,真的好吗?要不要宣传一下?
事实上,这样的养殖模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每年都会有一些地方进行试验和推广,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大规模地普及,因为想要建设和运营这样的大厦养猪场,还需要很多的时间、资金和技术,而且利润的计算也很复杂。
这样的养殖场虽然能够节省土地、水源和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但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风险,比如环境污染、动物福利、社会接受度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养殖者和消费者共同去思考和解决。
总的来说,二十六层的养猪大厦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也的确在进行着精心的规划和投资,至于它能否被广泛地宣传,能否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