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废水深度处理
TUhjnbcbe - 2024/3/31 8:52:00

双击了解详情。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是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得到进一步净化和浓缩的工艺过程。它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处理方法。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简介污水经沉淀后,可回收有用物质,如:污泥;对有毒有害物质则进行吸附、吸收或分解等方法去除。但有些污染物不能通过沉淀去除,例如重金属离子、氰化物及酚类等难降解有机物;某些有机化合物(如多环芳烃类)在酸性条件下会水解产生剧毒的异氰酸盐等。物理方法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原理和方法将废水中呈悬浮状态或溶解状态的污染物分离出来的一种水处理方法。化学法根据化学反应的不同特点分为氧化还原法和混凝法两大类:1氧化还原法利用强氧化剂与废水中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的方法。常用的有臭氧、氯气和次氯酸钠溶液等;2混凝沉淀法是向污水中投加絮凝剂(聚丙烯酰胺),使胶体颗粒相互凝聚而形成较大颗粒的絮状物以从水中除去的一类方法。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的中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体积小、动力消耗低且易于实现自动运行控制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该方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技术;生物膜法是厌氧微生物附着生长于载体表面形成的一层生物膜来截留水中的污染物的水处理方法,其优点是设备投资费用较低、操作管理简单和占地面积较小等优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废水深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