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消息,日本政府于日前在首相官邸召开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制定了未来一年内的排放计划。
东京电力公司公开的排放核废水计划显示,日方准备修建一条长约1公里、直径2.5米的海底管道,用于进行核废水排海。计划还包括核废水排海相关设备运行、核废水浓度分析、收水放水、反应堆报废所需设备的设计及使用方法等一系列章程。计划获得批准后,东京电力公司将于年春季开始执行核废水排海计划。
东京电力公司消息人士声称,目前储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的万吨核废水经过稀释处理后,64种放射性核素将被基本清除干净,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剂量限制、剂量目标和国际组织规定的数值,不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但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研究报告,日方对核废水辐射影响评估所使用的方法和结论有诸多缺陷,而且忽视了核辐射的累积效应,以及对海洋生态、物种和食物链的长期影响,对核辐射影响的评估极其片面。
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评估报告则指出,经过处理后的核废水仍然残留有大量碘、锶90等放射性核素,多万吨核废水将会对海洋生态造成长期的危害,不是处理核废水的最佳办法。
事实上,日本经济产业省内部委员曾就核废水处理提出多种方案,包括蒸发释放、电解排放、掩埋以及注入地层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显著低于稀释排海,但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最终日本政府采用了技术难度和成本较低、但对生态危害最大的排海方案。
考虑到核废水排海给日本造成的形象损失,日本政府额外拿出亿日元(约合17亿元人民币)用于形象公关,主要用于赔偿因排放核废水导致名誉受损、市场竞争力降低的福岛周边地区的农产品、海产品等相关产业,此外水产加工、物流业、旅游业等也在赔偿范围之内。
对于日本的行为,中方表示严重关切。中方的一贯立场是,日方应该认真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尽快撤回核废水排海决定,并停止一切相关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