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平疫结合”医院应对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需要具备的韧性。
医院或院内独立区域平时按正常功能运转,当重大疫情发生时,快速转换为呼吸道传染病区使用,承担重大疫情应急救治任务,从而达到兼顾平时与疫情时的医疗服务内容的目的。
据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中规定:新建“平疫结合”区应当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机电系统配置上做到“平疫结合”,在符合平时医疗服务要求的前提下,满足疫情时快速转换、开展疫情救治的需要。改造建设的“平疫结合”区应当按照“完善功能、补齐短板”的原则,在对现有院区功能流程合理整合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平时及疫情时的功能设置,开展针对性建筑设施改造,以及疫情时快速转换方案。
本文将探讨兼顾型“平疫结合”医院给排水设计要点及具体实施措施。
壹、“平疫结合”型医院的类型及给排水设计原则
01、医院建设特点“平疫结合”型医院大体可分为“兼顾型”、医院的快速改造型、规划预留型和利用城市体育场馆等公医院等。医院属于“兼顾型”,本文主要探讨兼顾型“平疫结合”医院给排水设计。
02、兼顾型“平疫结合”型医院
兼顾型“平疫结合”医院,即在疫情暴发时通过改建快速实现功能转换,具备针对疫情的医医院。设计核心是兼顾平时,疫情时通过预先设定的局部改造,快速转换。医院的全部医疗资源,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强化院内感染管理控制,完善隔离体系,充分体现“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
03、“平疫结合”型医院给排水设计遵循规范及难点及原则
“平疫结合”型医院给排水设计主要执行的规范为《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及《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等。给排水设计要点及难点如下:
1)转换可实施性是“平疫结合”型医院设计的难点,设计既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又要做到疫情期间快速有效转换,要研究清楚医院和医院给排水设计要求的差别,根据差别在设计中做出体现,减少转换时的改造工程量。
2)改造难度较大的项目比如管网系统等应一次性设计满足疫情标准。
3)部分可在疫情期间通过快速加装的设施,如通气管消毒装置、二级生化处理等可在设计实施期间做好预留,疫情时快速实施。
4)“平疫结合”医院的给水排水工程平时应当满足高效运行,疫情时应当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
贰、给水及热水系统设计
01、用水量指标选取
根据《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平疫结合”区医务人员的生活给水用水定额,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中规定值的1.2至1.3倍确定,患者的生活给水用水定额宜按该标准的1.1至1.2倍确定。
02、系统设计
管网系统后期改造转换难度较大,初期设计时应按照医院设计要求一次性到位,避免后期改造,疫情期间仅通过管理手段实现平战转换。
“平疫结合”区的给水系统设计应兼顾平时和战时,给水系统分区时除考虑相关规范合理性,同时需要考虑战时如何转换,合理确定给水系统分区保障供水安全。
一般条件下,清洁区和污染区给水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项目规模较小或条件不具备时,清洁区和污染区可共用给水系统,但应各自设置独立的给水立管,为污染区服务的立管应从起端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且应设置在清洁区内。
热水系统应采用闭式系统,分区与给水系统一致,机械式强制循环,条件具备时,医院清洁区和污染区宜分设换热设备及循环管网。项目规模较小或条件不具备时,清洁区和污染区可共用热水系统,但应各自设置独立的热水立管。污染区的热回水应首先回至高温消毒罐,消毒罐的设定温度不宜低于80°C,消毒罐的容积应按热回水停留时间不小于10分钟设计。
高温消毒罐的设计可结合太阳能热水预热罐实现转换,平时作为太阳能热水预热管,高温时通过热媒及稳定设定将预热管转换为高温消毒罐,实现热水系统供水安全。
图1生活热水系统平疫转换原理图
03、其它措施
1)利用银离子消毒装置等类似产品定期对给水及热水管网消毒。
2)下列场所的用水点应采用非接触性或非手动开关,并应防止污水外溅:
3)“平疫结合”区的给水系统应当采取防污染回流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4)用水点或卫生器具均应当设置维修阀门。维修阀门应当采用截止阀,并设置标识。
叁、排水系统设计
系统安全是排水系统的设计的基本原则,防止病毒通过排水及通气管网传播是排水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平疫结合”医院排水系统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01、采取措施,保证水封可靠
排水系统的设计中,保障水封的可靠是整个排水系统安全的前提。无必要,尽量不设置地漏,除了需要地面排水的部位,如准备间、污洗间、卫生间、浴室、空调机房等设置地漏外,其它如护士室、治疗室、诊室、检验科、医生办公室等房间不应设地漏。
门诊、病房、化验室、试验室等在同一房间内的卫生器具在设计时应避免共用存水弯。
合理选择卫生洁具,大便器及小便器应采用自带存水弯的产品,避免交叉感染。
02、污废水管网设计
1)排水立管的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取值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规定值的0.7倍;
2)污染区与清洁区污废水应独立设置管网分别收集,不得联通,空调冷凝水应集中收集,并应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消毒处理。
图2生活排水处理流程图
3)污染区卫生间的通气立管应升至屋面最高处,四周应有良好通风条件,通气管口处并应设置高效过滤器及紫外线消毒装置。
4)“平疫结合”区室外污水排水系统应当采用无检查井的管道进行连接,通气管的间距不应大于50m,清扫口的间距应当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的有关规定。
03、雨水收集与排放
疫情期间,平疫结合区域雨水系统收集处理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可考虑与雨水回用系统结合,疫情期间,对雨水收集系统改造,通过对雨水调蓄池添加消毒剂消毒后处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04、设置预消毒池
医疗废水,除含有常规的有机物外,还含有病毒、细菌、化学药剂等,成份较为复杂,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潜在隐患,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后方可排放。
预消毒的目的是为了在预消毒接触池后,保护后续污水处理站的运行安全。通过室外密闭排水系统输送到预消毒接触池的为污废合流排水,经过预医院污水处理站。
05、污水处理工艺
《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第6.4.2条,“医技、病房和ICU病房的污水应先排入化粪池,灭活消毒后医院污水处理站,并应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GB《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第4.1.1条规定,“传染病医疗机构污水排放一律执行表1的规定。”对“平疫结合”医院,污水处理应当采取柔性设计原则,医院高效运行的要求,疫情期间满足不同疫情细菌和病毒的处理要求;处理工艺应当采用双级强化消毒工艺。
肆、结语
综上所述,“平疫结合”型医院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弹性,是更加科学严谨、经济高效和可持续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之策。医院的给排水设计,既要防止病毒在医疗设施内感染医护人员,也要防止医疗设施对周边地区环境及人员的污染。医院的排水系统包括收集、输送、处理等工程及设施,排水管道连通了各个医疗护理单元,医技及医护办公等各个医疗功能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保证将污废水迅速畅通地排到室外,还要保持排水管道系统内的气压稳定,阻止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室内,保持室内良好的环境卫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总结,将有利于我们建设更加完备和成熟的“平疫结合”型医院,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下次不期而遇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文/喻阳光张帆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来源:筑医台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