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强化植物景观应对新常态挑战
TUhjnbcbe - 2020/7/19 11:39:00
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

强化植物景观应对新常态挑战


2015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物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风景园林植物与人居环境建设论坛在京召开,与会专家表示: 6月6日至7日,2015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物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风景园林植物与人居环境建设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围绕本届年会主题——“园林植物景观与生态”,演讲嘉宾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参会代表从苗木生产、品种研发、植物造景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解读。花木生产要迎合转型期需求 当前我国生态建设形势紧迫,以生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风景园林设计肩负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园林植物的研究、保护及其景观设计如何积极担当应有的,融入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潮流中,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风景园林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国务院参事、北京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刘秀晨表示,在新常态下,风景园林行业已经步入新的里程碑时代,需要从业人员发挥作用的领域日趋扩大,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也是复杂多样,因此大家要坚守“服务社会、服务城市、发展园林”的理念,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风景园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而植物景观是构成风景园林景观的基础。”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杨忠全指出,业界需要跨学科、多层次、高深度的交流与探讨,并将合作的意识延伸至生产研究中,推动学科迈向新高度。 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教授在分析我国花卉及绿化苗木产业的形势时指出,我国花卉苗木业发展稳定,运行平稳。规模化生产绿化苗木面积及苗木设施生产面积明显增加,容器苗、全冠成品苗技术发展较快,标准化生产在龙头企业中快速上升。苗木新品种培育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地方以及国家级育种研发机构队伍不断壮大,针对地方的特色物种及新品种培育成果显著。很多企业纷纷投身花卉及绿化苗木的衍生品和多样性开发工作,而该领域取得的成就也是产业链延伸的一项重要标志。“花卉和绿化苗木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是建设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他说。 张启翔表示,在新常态下,豪华建设、过度设计成为过去时,节约型园林建设成为主流。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为城乡一体化,环境生态受到极大重视,乡土植物、区域性植物、高适应性、抗旱节水植物需求迫切,多样性、特色化、高品质产品,以及品种良种化应用成为转型期发展的方向。 那么,广大从业者又该如何应对这些新形势?首先,控制规模,从数量扩张到提高质量转变。张启翔表示,据统计我国仅苗木生产面积就达146.7万公顷,如果再加上林业系统的苗圃生产量,全国整体苗木存圃量更加惊人,这需要多大的市场才能消耗,而我们是否有如此大的胃口?因此,他建议行业加强品种与良种化应用,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基质化与容器化生产技术来提升产品质量。此外,突出特色,发展地域性种类与品种,加大选择和开发抗功能性园林树木与花卉,例如抗城市污染、耐旱耐盐碱、耐湿热、少毛少絮无次生灾害的植物。“作为园林设计人员,则应重视新品种与新种类的应用,创造出更加生态优美的环境。”应用植物表达地域文化特征 “汪菊渊先生曾说过,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而美国景观设计师南希对于植物景观设计也有相似的理解。她认为,植物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最迷人的礼物,同时又是无限的设计资源,它们有无穷无尽的艺术组合,能带给每个人愉悦和慰藉,一个完整的种植设计构成是把设计的抽象概念与植物的园艺学要求结合起来。”在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李站修看来,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对植物景观理解和重视的程度决定了其设计的成败。 对于植物景观设计,李站修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标准。第一,以“师法自然”为准则,强调“大自然”是植物景观设计最好的老师。第二,是否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和实用性。第三,“没有量就没有美”,强调了大尺度成片种植的整体景观效果,预示了现代人的审美特点变化,即从复杂精致化的配置方式向大气简约方向发展的趋势。 他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特别是近20多年经历了数次重大事件的推动后,北京现代园林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传承了历史悠久的北京皇家传统园林的特征,同时又恰当地融入了现代理念和时代需求,形成了庄重大气、简约恢弘和富有内涵及哲理的造园风格,“这种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北京的地域文化特征。” 李站修解释道,北京园林已从注重景观塑造向强调生态功能转变,从自成体系的园林空间向融入大的城市开放空间和人居环境领域转变,从追求唯美、华丽向关注人本、注重节约质朴转变。“这些发展趋势将改变那些片面追求硬质景观,忽视种植设计的现象,更加明确了植物景观的重要性。”随后通过创新景观实施的多个案例,李站修对如何利用植物景观设计体现场地文脉特征,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进行了详细阐述,借力多样的植物景观将项目的共性与个性巧妙表达的方式让与会人员受益良多。 对于李站修提出的“没有量就没有美”的评价标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苏雪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提升业内植物景观设计水平还是要从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专业教育入手。他指出,高校对于学生掌握的植物种类必须有明确的数量要求,例如本科阶段要掌握500种,研究生阶段要掌握1000种。与此同时,对于植物的拉丁学名以及生态学习性也必须了如指掌,铭记于心,这样不仅能在园林设计中避免低级错误发生,设计出健康、生态、展现人文特质的园林景观,同时也有利于与国外业界同行展开交流与合作。最后,苏雪痕倡议效仿建筑等行业,推行风景园林师分级评定,以推动我国园林设计行业向更为正规、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版权声明:以上文字及图片均为中国花卉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转载、摘编。 :投稿地址(请先阅读投稿须知)↓ E-mail:xiuyi79@

1
查看完整版本: 强化植物景观应对新常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