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将核污水排入大海,日本憋了10年,如今遭
TUhjnbcbe - 2024/8/15 21:23:00

4月13日,日本召开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日本政府要求当事公司,即东京电力公司以两年后能开始向海洋排放核废水为目标,开展具体准备工作。

日本正式做出这个决定,必然有很多人反对,但应该不会有多少人感到意外。毕竟,在过去的几年间,日本早就已经把核废水,必然入海的态度摆在了世人的面前。

那么,福岛的核废水到底从何而来?时至今日,福岛到底储存了多少核废水?日本又是如何在过去的10年里谋划排污入海的呢?

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东部的太平洋,发生9.0级大地震。特大地震引发了海啸,海啸又引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露事件。这是一场堪比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超大核事故。

事故发生以后,为了避免温度升高和燃料棒发生爆炸,日本政府只能决定不停地注水,冷却已经融化的堆芯,因此产生了源源不断的核污水,而这仅仅是福岛核污水产生的途径之一。

此外,由于当初选址的失误,日本阿武隈山系的地下水脉,刚好从福岛第一核电站厂房下方经过。如此,也就造成了事故发生之后,每天大概至吨地下水受到污染。从爆裂的核电机组基地渗透到海洋中的核污水,也是福岛核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处理大量的核污水,东京电力公司在附近设置了一些水罐用于储存。只是由于建设用地有限,按照当时的设计,储水罐的建设工作会在年停止,而核污水将在年注满所有的储水罐。

这便正是为何日本自去年开始,不顾疫情蔓延、不顾国际舆论,一再表示要排污入海的原因。

其实,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日本政府并非完全无所作为。

年底,自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安倍政府希望通过在来年,拿下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抵消核事故造成的影响。但是,要想拿到奥运会主办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福岛核事故的后续问题,其中主要的就是核污水问题。

年9月,日本政府开始出手治理核污水。而在同月,安倍竟然公然声称“核污水问题已得到控制。”但据同时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前主席称“虽然现场正在努力,但事态已经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特别是地下水的污染无法控制,现在能做的只是尽量减轻损害的影响。”

但是无论如何,日本政府毕竟终究是介入了核污水的处理工作了。

年,日本政府决定针对核污水展开两项措施。

一是修建“冻土墙”,就是通过把核电厂厂房周围的土层,全部冻结起来,这样就可以把地下水给隔开。但是,这项耗资亿日元的工程,进展并不顺利,仅仅在完工一个月后,就被专家宣告了失败。第二个方法就是,希望通过“多核素去除设备”来净化核污水,但同样无果而终。

因此可以看出,在年日本就开始设法净化核污水,却以失败告终了,减少或是净化核污水都失败了,那么日本接下来就需要思考:如何排放这些污水?

该国前后研究了6种处置方案,其中以海洋排放的成本为最低,而向海洋排放的议论也早在日本出现。

年底,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建议在年以后,把经过“多核素去除设备”处理的达标水排放入海;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厅召开专家会议,提出“使用海水稀释氚,然后向海洋排放”的建议。根据当时该厅的评估,将有相当于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前,年排放量氚被排入海洋之中。

随着时间接近年,如何处理大量的核污水,越来越成为日本以及国际社会聚焦的问题。

年9月,时任日本环境大臣的原田义昭声称“福岛核污水除了果断排放之外,没有其他选项。”

同年12月,日本经产省专门委员会,发布福岛污水处置草案,提出了两种处置方案,这两种处置方案,也是此前日本议论过的6种方案的其中之二,分别是海洋排放、蒸汽排放。经产省专门委员会提出这两种草案,建议从中选择其一或者两种并举。

年1月,该草案被通过;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日本委托,完成了对福岛污水处置方案的评审,认为无论是海洋排放还是蒸汽排放,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是“基于全面且科学的合理分析。”

从4月到10月间,日本先后召开了7次意见征询会,收集到0多条意见。尽管其中有条意见都对“污水对人有害”表示了担忧,但日本媒体仍然在10月中旬,大范围报道日本政府即将做出,向海洋排放福岛核污水的决定。

此消息一出,国际舆论哗然。

10月23日,“绿色和平”环保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福岛放射性水危机的现实》的报告,报告中称,福岛核电站受到核污染的废水中,还有一种放射性物质“可能损害人类DNA”。

此前,联合国人权专家也曾公开呼吁日本政府,不要忽视核废料处理领域的人权义务,希望日本等待新冠疫情危机结束后,展开适当的国际磋商,再决定是否要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反应堆的废水排入大海。

作为近邻的中国,新闻发言人赵立坚也表示“希望日本政府秉持对本国国民和周边国家以及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评估福岛含氚污水处理方案可能带来的影响。”

尽管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方案表示了诸多不满,但日本仍为日前正式决定排污入海,给长达十年的污水处理方案,画上一个以邻为壑的句号。

其实,日本排污入海绝非第一次。福岛核事故刚刚发生之后不久,日本就以“需要腾出储存空间”为由,向海洋大量排放核废水。

更为无理的是,这个消息日本政府竟然只提前了3个小时,向有关国家公布。事后还不断强调“已经向各国通报,并辩解称不会立即对邻国产生辐射污染,未造成跨越国界影响”。

年4月,东京电力公司公布,他们向海洋中排放了1.15万吨低辐射核污水。根据日本官方数据,核污水中含有的主要放射性元素是碘、铯和铯,前者浓度高于安全值的倍,后两者是安全值的50至70倍,而这还只是日本公开提供的官方数字,实际情况到底如何,耐人寻味。而且这是事故发生之后,日本方面首次公布的污水排放情况。

根据韩国媒体报道,事故之后,研究机构和环保组织在日本周边海域,不止一次地检测到污染物超标。重大事故的发生,考验的是一国政府的态度与能力。而自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日本政府的做法,明确表示了这是一个无视国际责任的政府。

早在年底,日本国会就通过了《特定秘密保护法》。根据这部法律,关于福岛核事故的任何问题,都被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而掩盖。正因如此,福岛核事故的真实状态,去污工作成效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问题,至今难以展开科学的研究。

如今,日本有公然决定排污入海,将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尽管日本官方强调“排入太平洋的洪水已经过妥善过滤处理,保证达标”,但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如此?

尽管我们很难准确判断,但是有些推理却是合理的。

首先是氚,“氚无法清除”这日本政府承认的。尽管有关专家称“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不高”,但是目前福岛核电站场地内,存储了约万吨经过再次处理后的核污染水,其中氚的总含量约为万亿Bq,含量如此之高的氚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此外,事实上,目前核污染中不只有氚一种物质超标,而是约有72%的污染水,其他物质都超标,这也曾是日本政府被迫承认的。

其实,日本几年前就建立了污水净化系统,如果有能力将核物质净化到标准以下,日本又何须等到现在?如果过去的几年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日本又何以保证,在未来的两年之内可以解决?日本无法保证日本的所作所为,无非是以邻为壑而已。

地震、海啸乃至于当前的核泄漏,都可以视为天灾,天灾无法归咎。可是,如今日本政府公然决定排污入海,这是人为地、主动地将本国的核危机推向世界,让全人类共同买单,这恐怕就是日本政府无耻之尤了。

#日本福岛核废水将排入太平洋#

1
查看完整版本: 将核污水排入大海,日本憋了10年,如今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