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药废水的分类、特点及危害
1.1分类及特点
医药废水是一种排放大、处理难度大的工业废水。制药废水可以用两种方法分类,一种是按生产工艺分类,另一种是按制药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类。两者互为补充,根据生产过程的不同可分为冷却废水、生产废水、冲洗废水和再生废水等;根据排放标准可分为发酵废水、萃取废水、化学废水和生物废水等。其中,发酵废水复杂有毒,含有漂浮物、高pH值、总碳等污染物;化学合成废水含有重金属、氯仿等有机溶剂,以及总碳、高pH值、悬浮物、抗生素等污染物,萃取废水和发酵废水的危害相似;中药废水具有高有机/无机浓度、低沉降、高可生化性的特点。表1和表2分别显示了两种方法的废水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制药废水分类1.2危害性
在药物制备过程中,由于实际生产过程的要求,实际生产将使用大量的化学剂作为原料,这些材料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味和暗度,即使通过污水处理技术也会形成气味和暗度,不能完全去除,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表1和表2的数据表明,各类制药废水具有有机质浓度高、成分复杂的特点,如果不直接处理,各类有害物质不仅会威胁威胁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全稳定。
医药废水是我国污水处理的难点之一,如何处理医药废水已成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2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分析与研究
近几年,针对制药废水的污染问题,相关学者和企业加强了对其处理技术,特别是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技术的研究与改进。它对于制药废水的处理是大有裨益的。
2.1混凝沉淀技术
混凝沉淀技术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且工艺简单的制药废水处理方案,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中间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部分。混凝沉淀技术是将小部分废水转化为不稳定的分离形式,表现为絮体。该技术能有效降低制药废水的浊度和色度,使其中的微小物质凝结成絮状,受重力作用而沉降到水底。该项技术发展时间长、技术完善、操作便捷、废水处理稳定。
在医药废水处理中,制药企业可采用混凝沉淀技术,混凝剂的最佳指标可控制在mg/l,反应时间仅为25秒,废水ph值可中和到8左右,废水中的codcr浓度可控制在mg/l,浊度去除率可达90%,但有毒药品废水溶解度差,微生物病原体去除困难,有害物质处理不够完善,生态毒性保留。
2.2活性炭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常见的吸附材料,其表面具有广泛的孔结构,其孔结构尺寸与吸附性能成正比。活性炭吸附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医药废水中的气味、色泽、消毒副产物、重金属。目前大多数药厂采用三级活性炭过滤工艺。在二级生化出水净化处理中,出水过滤后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毫克/升。尽管活性炭吸附是主流技术,但活性炭吸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活性炭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活性炭的成本也在降低。
2.3膜分离技术
膜法是一种物理隔离方法,它具有浓缩、分离、精化等特点,其操作流程比较简单,能有效地将制药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隔离,操作时不会产生污染。膜法分离制药废水中的杂质、细菌、微生物等沉淀物,主要采用反渗法和超滤法,以降低水中的矿化度,减少溶解物总量。反渗法和超滤法均能有效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出水的脱盐率可达92%,水回收率可达75%,且对氮化物、氯化物分离效果好。
此外,膜分离技术可以与其他废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在生物单元中发挥有机水的净化作用。制药厂废水中杂质较多,易出现膜堵塞的问题,可采用混凝工艺、活性炭工艺进行一次净化,生物膜进行二次净化,避免膜堵塞或膜污染,对水体进行最大限度的净化,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3制药废水处理新技术
3.1超声波处理法
利用超声辐射溶液超过hz的频率,可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超声空化效应。该技术的核心是利用超声波氧化自由基,燃烧分解气泡,超临界水氧化,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近年来,超声波技术比较成熟,该技术在医药废水处理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的应用,对高浓度废水的净化效果显著。
3.2微波处理法
该方法主要采用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对废水进行处理,但实验证明,单独使用特定波长的微波处理不理想。如果将微波处理技术与活性炭处理方案相结合,利用微波技术可以脱附活性炭表面的吸附质,使表面的吸附质得到均匀处理,恢复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实现活性炭的循环利用,从而大大降低活性炭吸附技术的使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