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奶牛场用水特征及节水措施农业环境科学
TUhjnbcbe - 2024/9/9 21:22:00
白癜风的科学治疗 https://m.39.net/pf/a_4892425.html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年03期

作者:张克强1,张嫚1,2,李梦婷1,杜连柱1,牟美睿1,刘鹤莹1,2,翟中葳1*

单位:1.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2.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

为了系统全面地掌握奶牛养殖场用水特征,提出科学合理的节水措施,采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概述了国内外奶牛养殖现状,系统总结了奶牛养殖各环节用水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饮用水、清洁水、降温水是国内外奶牛养殖主要用水构成,养殖规模、泌乳牛比例、挤奶厅类型、气候特点等是影响奶牛场用水特征的主要因素,构建涵盖多因素的用水量预测模型是研究热点。分析确定了饮用水、挤奶厅用水和喷淋用水是奶牛养殖重点节水环节,并对后续奶牛场养殖过程节水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

结论与展望:

节水是奶牛场粪污源头减量的关键措施。饮用水、挤奶厅用水和喷淋用水是奶牛场节水的重要环节。奶牛饮用水方面,现阶段技术设备主要集中在提升饮水效率、减少饮水环节浪费从而实现节水的目的;挤奶厅用水方面,更新换代挤奶设备,制定严格的节水管理制度,在此前提下,针对清洗环节用水的分类、处理、回收、再利用正逐步开展;喷淋用水中舍内喷淋是节水的重点,以精准养殖为核心的多种奶牛点位识别系统正逐渐取代以往的无节制喷淋。

围绕奶牛场节水减排,后续应在用水特征与规律、节水技术设备及相关标准方面开展深入研究:(1)深入开展用水特征研究。规模化奶牛场用水贯穿养殖全过程,用水特征及规律受诸多因素影响。后续应统筹生产和污水减量、生态环保,围绕养殖全过程深入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方式等条件下的用水特征研究,揭示生产用水与粪污产出间的规律与内在联系,建立函盖多要素的预测与评估模型,为科学饲养和粪污减量提供科学支撑;(2)加强节水技术设备研发。在饮水器的改进方面,对于饮水器清洗废水的回收再利用尚无人提及;挤奶厅清洗流程的节水与回用方面,酸碱液的复式利用、废水分类系统与CIP系统的有效衔接、高效清洗系统的研发仍需要更深的研究;舍内喷淋方面,低温喷淋系统、奶牛体内降温措施有待开发;(3)建立奶牛场用水及排放相关标准。规模化奶牛养殖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节水涉及生产各环节,受多元素的制约和影响,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亟需编制相关技术规程,指导企业应用。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用水和废水排放标准,为加强用水管理、严把排放关口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奶牛场用水效率,实现养殖过程污染源头减量,为形成奶牛场污染防治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科技支撑。

专家及团队介绍:

张克强

张克强,男,年生,博士,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养殖业污染防治创新团队首席、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大理综合试验站站长。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畜禽养殖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等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课题10余项。

张克强研究员团队近年来在京津冀地区、洱海流域和丹江口库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创新研发了养殖粪污高效收运、粪便高值转化、粪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1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制定地方标准17项,在BioresourceTechnology、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和《农业工程学报》等发表论文余篇,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9项。

责任编辑:郑庆祥

校对和审核:潘淑君王农

1
查看完整版本: 奶牛场用水特征及节水措施农业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