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日本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单方面宣布自年春季前后,开始将经处理及稀释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分批排放到太平洋。
这些核污水,多达多万吨;排污过程,预计要30年之久。
其实,还有一种更危险、更难处理的污染,让日本政府焦头烂额……
准备抛掉核污水这块“烫手山芋”
年那场9级特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为防燃料棒熔化,日本对反应堆注入大量冷却水。加上原有冷却剂、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汇集而成的放射性核废水,成为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的“烫手山芋”。
它们大概以每天吨到吨的速度产生,如今已达至少万吨,被储存在0多个储液罐中。截至年底,约95%的储存空间已满。
年起,东电就开始渲染核污水“存不下了”,两年后,菅义伟政府正式宣布将核污水处理后排海,震惊国际社会。
东电4月12日透露,年至年度,将核污水排海的费用预计约为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日方不打算从福岛岸边直接排放,而是花钱修海底隧道,在离家门口稍远处“泄洪”。
淡化多种放射性元素的危险
东电称,这些核污水经过层层处理,用多核素去除装置(ALPS)、锶和铯吸附装置、反渗透膜除盐装置等,去除了“大部分放射性核素”。
那除了大部分,剩下那一小部分是什么呢?这正是引发强烈争议的关键。
氚,是无法攻克的一大难点。目前,全世界没有一项技术能把核污水中的氚完全处理干净。氚在日本的法定排放浓度为每公升6万贝克勒尔,东电将把浓度稀释到每公升0贝克勒尔后再排放。
勉强说得过去?然而研究指出,尽管氚毒性低,但存在生物学活性,会被人体细胞代谢造成内辐射,从而危害健康。
绿色和平组织批评,日本政府和东电试图转移视线。实际上,报告显示,除了氚,ALPS技术也处理不干净核污水中的锶-90。这一元素半衰期约29年。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辐射防护部负责人法比安涅克提出,锶-90是致癌物,进入人体后会被骨质结构吸收,一旦融入到骨头的晶体结构中,将无法排出。
泄露的东电内部文件还证明,现有技术无法将核污水中多种放射性元素如铯、铬、碘、钌、铑、碲等,减到检测不出来的程度。
核电站事故频发引猜测不断
前些年,外界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有过放射性物质泄漏的猜测。陆陆续续地,这座核电站被证实有太多问题。
年4月,日本《朝日新闻》披露,东电工作人员发现,相关核电站存有放射性废弃物的储液罐附近,有辐射量较大的凝胶状物体,怀疑该罐因锈蚀渗漏。
同年9月,东电宣布,核污水处理装置至少29个过滤器受损。《东京新闻》指出,东电两年前已发现问题,却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只是换了新的就继续用。
10月,核电站“冻土挡水墙”地下温度异常升高,3个多月后,4吨“挡水墙”冷冻液被发现泄漏。
年3月17日,日本发生6级以上强震,福岛核电站个储液罐位置偏移,6个废弃物集装箱翻倒,1号机组安全壳内1.8米的高活度核污水水位,降低约20厘米。
有人怀疑,日本早已偷偷排污或造成核泄漏,其后公然宣布排放决定,不过是“事后追认”而已。
核燃料残渣至今无处安放
不止如此,日本及西方媒体披露,其实最难处理的,不是核污水,而是至今“无处安放”的核燃料残渣。其如同第二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人类头顶。
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低温冷却后,内部辐射非常高,必须依赖机器人等远程作业。3月25日,日本共同社报道,水下机器人确认到1号机组反应堆安全壳内部有新的块状堆积物,不排除是燃料碎片。
负责核电站报废技术研发的日本国际核退役研究所推测,福岛核事故中产生的核燃料残渣总重少则吨,多则超0吨,如何取出和妥当处理,成为最大挑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观点称,核燃料残渣,是所有放射性废弃物中最危险的。人一旦接触不当,最严重后果就是死亡。其处理十分困难,因为温度极高,需在临时保存处冷却数十年。为防泄漏,其必须被埋入远离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的坚实地盘,还需征得当地居民同意。
东电原计划年开始尝试取出核燃料残渣,但受新冠疫情等影响推迟一年,这项最难的清理工作,未能迈出一步。据报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坚持中长期路线图,到年至年间,完成对核电站的报废工作。
地球未来30年为日本肆意排污埋单
年4月13日,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处理核污水方式时,表示“排入大海是最实际的做法。”
排入大海,花费时间最短、经济成本最低。如本次东电公布的亿日元预算,与地下掩埋所需的亿日元相比,的确“小巫见大巫”。
在气候及海洋生态学等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德国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的模拟显示,自排放之日起,福岛核污水57天内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韩国、中国、俄罗斯等首当其冲。
三年内,辐射会扩散到整个太平洋,不光是太平洋岛国,美、加、澳等也将无一幸免。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研究显示,年福岛泄漏的放射性物质铯,在事故约八年后扩散入北冰洋。日本筑波大学客座教授青山道夫则发现,部分铯在抵达美国西海岸后北上,约七至八年后回流至日本沿岸。
一切足以说明,日本的计划不仅将伤害诸多沿海国家,最终也将伤及日本自身。整个地球,都将在接下来的30多年里,付出巨大代价。
来源
中新网
题图
新华社
编辑:郑健龙;
来源:金羊网综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