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放错位置的资源”再利用,济南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酒厂产生的废水也可以实现“变废为宝”了。
为鼓励企业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切实减轻企业生产、治污成本,实现企业减污降碳、减负增效,8月29日上午,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会,政府、企业及第三方技术单位共商关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相关工作。目前济南市酒类制造企业的生产废水经厂内预处理达到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排入下游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酒类企业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浓度高,按照现行排放标准规定,酒类制造企业需采取措施将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大幅削减至数百毫克/升(发酵酒精和白酒企业为毫克/升、啤酒企业为毫克/升)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都比较高。与此同时,一些污水处理厂为了提高氮磷脱除效率,实现达标排放,需要补充碳源。酒类企业生产废水中易降解有机物含量高,氮磷浓度低且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将酒类企业生产废水作为外加碳源,既处理了酒类企业生产废水,又可以省去污水处理厂购置碳源的成本,协同推进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让污水处理厂“喝”上“啤酒”的探索在今年4月有了具体行动。市生态环境局及时印发《关于推进协商约定酒类制造企业污水间接排放限值试点监管工作的通知》,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让“放错位置的资源”化身为宝。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教授等40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召开酒类制造企业废水排放标准调整试点工作研讨会视频会议,共同探讨以最经济的策略推动水污染治理全链条化。在积极进行政策宣传解读的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因地制宜开展现场调研,切实做好惠企政策落实。逐一对接各区县五十余家酒类等制造企业、污水处理厂开展现场调研及座谈工作,因地制宜做好政策引导以及指导帮扶工作。年6月,“鼓励酒类等生产企业与下游污水处理企业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已列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助企纾困便民惠民服务高质量发展的20条措施》,用实际行动做好服务企业、双碳减排、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在实时线上跟踪的基础上,今年6月、8月市生态环境局两次组织工作推进会,重点研究解决各区县、各企业在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试点进展较快的5组、10家配对试点企业已进入试运行阶段。试运行期间,累计资源化利用污水近十万吨,为上、下游企业节约包括设备运行维护、药剂购置、人员管理等污水处理综合费用数十万元。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以此为基础,尝试在生产废水同样具有可生化性高、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等特点的食品、饮料制造企业开展试点试验工作,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企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来源:新黄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