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常规的处理方法有:生物法、物理化学法以及膜处理法。但是垃圾渗滤液组成复杂,重金属离子、有机毒性物质较多,可生化性很差,传统方法处理效率低,出水不能达标。今天介绍一种处理渗滤液针对性方法:FCM自电解+SAO3臭氧催化氧化+BAF工艺
这种非膜法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技术要点有哪些?
(一)对高污染物去除率的考虑:
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去除率要求高,采用一般的生化、物化处理技术根本无法实现,这主要是受污水中溶解性污染物的制约。因此,工艺方案采用了成熟的FCM自电解+生化+SAO3臭氧催化氧化+BAF工艺,首先利用FCM自电解预处理,去除高浓度有机物。
(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段:
采用强氧化剂-臭氧对污水中的极难降解和不可降解有机污染物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变其可生化性,后段出水再接入BAF进一步完成去除。
(三)对季节变化引起的系统冲击的考虑及应对措施:
季节变化引起进生化系统效率低主要是冬季温度过低影响微生物生长。冬季开启保温设施,防止污水结冰影响生化系统正常运行。
(四)对提高经济性采取措施的考虑:
采用模块化、集成化工艺设计,节约占地减少工程投资。对渗滤液污染物采用具有较强处理针对性的工艺设计,在确保处理效率的同时,运行更经济。
(五)对降低出水色度的考虑:
本工艺方案对色度的去除主要通过FCM自电解和臭氧催化氧化单元完成。臭氧氧化对色度的去除效果是在完成污水改性处理中连带实现的。
六)对改善渗滤液可生化性的考虑:
本工艺方案主要通过强氧化剂臭氧对渗滤液进行催化氧化,使渗滤液中那些难降解甚至不可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环状有机物、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物得以断链破环,使其改性,形成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再进行生化处理,从而最大限度降解有机物。
相对传统膜工艺,非膜法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有以下技术特点:
(1)工程占地面积缩小约30-80%,投资成本低30%以上;
(2)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20-80%);
(3)耐冲击力强,系统运行及出水水质稳定性好;
(4)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重金属、COD、NH3-N等各项污染物同步大幅降低,确保系统内微生物活性和效率;
(5)无现有双膜技术的浓缩液产生,无盐分和有机物的浓缩和积累,确保系统可持续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