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药和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对环境有毒害作用的废水。这类废水对环境污染,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生物化学制药及精细化工生产中排出的废水,有机物含量高,分子结构复杂,对微生物有抑制和毒害作用。所以,生化降解难度大,是主要的问题。
制药和化工废水的特征包括:水质成分复杂,副产物多。在反应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溶剂类物质,原料在转化时会产生多种副产物。部分工业废水的色度高,需要过滤、离心、絮凝、沉淀、电解等手段来进行预处理。生化降解是建立在微生物的基础上,必须要符合生物代谢的条件。如此,废水的重点工作就放在了前端的预处理阶段。当后期的处理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了,能够在前端进行突破和创新,增效降本,节约能源,未来的发展中是大有可为的。废水处理达到了排放标准,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如此,生产和业务才能得到壮大和发展。
废水处理在工艺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遵循有效的原则。方法有先后,用量要恰当,防止出现二次污染。在施工的每个过程都要符合标准,才能不脱离设计的工艺,就不容易走弯路。制药和化工的废水处理难度,在工业废水中尤为凸出。处理工艺不应是短期的,而应该有长久的考虑,使得设备运转良好,效果持续改进。在后期的处理中,需要不断改进工艺,节约成本,降低能耗。需要统筹规划,找到优化方案。不能前期建设好了,后面就不管了,甚至在修修补补,停停走走中耽误功夫,浪费资源和时间,那就得不偿失了。每个工厂的废水不尽相同,不能“一刀切”照搬照抄,方法就那么几种,设计出正确的工艺路线,是考验废水处理能力的关键。
根据废水的种类,分析其中的成分,辨别使用方法的效果,降解大分子到小分子,有机物到无机物。比如絮凝、电解、吸附、催化、氧化、稀释等必要的工艺,进行恰当的预处理。破坏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然后,使用接触氧化、A/O工艺等,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废水中的元素和含量,达到规定的限制,工艺流程符合标准,就不会担忧废水不达标问题。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去做,定期更换配件,实时监测指标,决不能因为设备疲劳或破损而导致废水超标问题。参考同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工艺路线,并确保后期维护和保养到位。
制药废水包括生物、化学、抗生素、中药等。废水中的各个有毒有害的成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反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物。遇到难点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没有难点的废水,就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工艺了。比如,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看是什么类型的有机物,能不能氧化或降解。如果不能分解,可以考虑采用萃取或蒸馏的方法回收利用。能减少添加成分,就尽量减少添加药剂。因为添加的越多,就要想办法去消除或降解。在物理方法上进行突破,能够大幅降低废水二次污染的可能。
如果制药或化工废水中,是含酸或碱比较高,首先可以使用中和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值得回收,再设计回收的工艺设备。一般使用物理、化学、物化、生化等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是方法集成化,综合化,统筹化的。多种方法融合在一起,目的是为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期的大刀阔斧,是为了后期生化反应的谨小慎微。大的问题都解决了,小的问题就比较省心了。省心并不是粗心,而更要在细节上去把控质量。如此,才不会功亏一篑。每种工艺设计,都有优秀之处,更有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去优化,那就能成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