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制药行业对废水处理要求提高了。提高的并不是标准,而是对成本提高了要求。制药废水处理的降本增效,一直是急于解决的问题。能在工业废水中得到创新,在技术上有所突破,那对未来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在对环境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也在逐步提升。采用正确的方法,坚持正确的科学的观点,不投机取巧,对于长久的生产是有好处的。如果对环境的问题不能解决,那肯定是不会长久的。
制药废水根据生产工艺,主要有化学合成药、生物制药、中成药、制剂类废水。核心特点是:有机物含量高,COD氨氮含量高、成分复杂、毒性大、可生化性差,难降解、色度重等。制药类废水已经产生了,有的是在终端汇总,有的是在各个环节。刚开始的时候,废水是不能直接进行生化反应的。因为毒性大,对微生物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怎么去降解反应呢?需要适当的预处理,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不大刀阔斧的进行呢?其实,每一步都是要注意副反应的,防止出现二次污染,弄巧成拙。
比如,制药企业在对原料药进行生产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母液”和高浓度的溶剂。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浓度比较低的清洗废水。不要小看清洗废水,虽然浓度低,但可能相互交叉,成分反而复杂的多。对母液和高浓度的溶剂,一般的方法是先考虑回收。比如,采用萃取的方法。实在不能回收,就必须要先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有物理、化学、物化等。由于成分复杂、盐类含量高的特点,可以先进行絮凝、沉淀、过滤等。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气浮+铁碳微电解+芬顿催化氧化+A/O工艺。先使用蒸馏的方法,将母液的盐分去除,同时将回收废液排入调节池内。经过调节之后的废水,会进入气浮设备中,将废液中有机物和颗粒物都去除掉。
在选择气浮设备的时候,可以根据水量和工艺特点进行。比如,在田环境的微纳米气浮机,集合了调节池、曝气沉淀池、A2/O、MBR膜池、消毒池。油类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SS去除率90-98%,COD去除率达到20-50%,刮出浮渣率≥97%。表面负荷3-10m3/m2h针对不同的水质,处理水量2-m3/h。经过气浮处理之后的废水,要进行微电解池内。
通过微电解反应,对废水中污染物,特别是带环烃类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降解处理提供了方便。电解之后的废水,要进入高氧化设备处理。一般会选择芬顿氧化,众所周知,芬顿氧化的效率很高,对污染物氧化能力很强。能够使原来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变为小分子的无机物。到了这部,后面就容易多了。可以通过絮凝沉淀的作用,将无机盐进一步除去,降低COD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