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必备的注意事项
对于制药企业的废水,在进行处理之前,需要明确其成分,浓度,水量等情况。因为制药废水毒性大,污染程度深,可利用率低的特点;每天监测水质变化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制药企业一般包括化学合成药,中成药,制剂等。一般情况下,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物化等方法来进行处理。
在进行反应之前,都要对废水进行调节,使得其成分符合指定的反应。比如调节pH值,水质等。调节池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某个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预处理,降低废水中的SS,盐度或部分的COD,减少废水中的生物抑制剂,提高废水的可降解性,利于废水的后期快速、简单、有效、完全处理。
制药废水成分复杂,浓度高,色度重,采用常规的生化方法消耗高,效率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吃力不讨好,反而影响废水不能达标排放。在进行厌氧或有氧反应之前,就要对制药废水进行有效预处理。破坏或降解其中的残留药物分子,抗生素的活性,使得难以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容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能够让微生物下嘴,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促进废水的有效处理。所以,当前的主要问题和难题,也就是前期处理,使得废水具有可降解性。当然,在处理的过程中,并非只采用一种或两种,可能是全部都用上。工艺设计不同,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成本上也是有差异的。
在药物研发生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料成分多,结构复杂,反应生产的废水COD含量高。高浓度的废水是不能直接处理的,必须要经过预处理,达到规定的要求之后,才能进行处理工艺流程。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溶剂萃取法、吸附法、生物法、膜分离法、氧化法、焚烧法。化学合成制药废水的毒性大,可生化性差,属于高浓度的难降解的有机废水。要考虑采用氧化-电解-膜过滤等工艺进行预处理,使得不稳定的成分变为稳定的,难降解的变为容易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变为小分子。
化学制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是目前污染比较严重,难以处理的废水之一。有机物和无机盐含量高,BOD5和CODcr比值低而且波动大,可生化性差。在降解处理的过程中,能耗大,投入成本高。尤其是对小型企业来说,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独立建设处理设备,维护成本高,而且难度大,稍有不合格的地方,就要进行整改。对于大中型企业,需要严格控制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能耗比较大,能够在工艺上有突破和创新,降本增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最后,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制药废水处理常见的几种方法,希望未来能够在方法上改进,在工艺上优化,在流程上精进。
1.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一般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是利用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代谢作用,氧化、分解、吸附废水中可溶性的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机物,并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稳定物质从而使水得到净化的技术。在现代的生物技术处理过程中,主要有好氧生物氧化、兼氧生物降解及厌氧消化降解被广泛应用,生物处理技术由于经济可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已越来越引起重视。
2.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是应用化学原理和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其单元操作过程有中和、沉淀、氧化还原、催化氧化和焚烧等。
3.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是指废水中的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通过相转移的变化而达到去除目的的处理技术,常用的单元操作有萃取、吸附、膜技术、离子交换等。
4.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是指应用物理作用来分离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乳浊物改变废水成分的处理方法,如格栅(筛网)、沉淀(沉砂)、过滤、微滤、气浮、离心(旋流)分离等单元操作,已成为废水处理流程的基础,目前已较为成熟。
伴随着监管趋严、标准提高等政策要求,工业废水治理市场受到了行业的高度重视。工业废水零排放,是行业的机遇,更是对治理企业的挑战。在田研发出来新型的厌氧处理工艺与传统厌氧工艺相比: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性好,基建投资省,占地面积少,污泥处理费用低。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在达标排放的同时,没有废渣产生,避免了二次污染。工艺过程减少了废水外排COD、TN和TP的含量,大大降低了后续污水厂的处理压力。采用全自动控制,避免了人工操作误差,保证了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转。
IC反应器不仅适宜中、低浓度废水处理,在处理高浓度废水时,能够高负荷运行,具有很强的处理能力。AO(MBR)工艺以膜组件来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反应器中保持了较高了活性污泥浓度,提高了生物处理有机负荷,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降低了剩余污泥量。组合工艺增加了臭氧与有机物接触几率,增强了氧化效果,对末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了出水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