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全国第二上半年黔东南州地表水水质排名全
TUhjnbcbe - 2025/1/27 4:55:00

近日,记者从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获悉,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年第二季度(4—6月)和1—6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中,黔东南州在年1-6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全国第二。被考核断面所在水体涉及16个,具体为阳河、龙江河、寨蒿河、小环江、亮江、六洞河、巫密河、巴拉河、清水江,渠水,舞水、车坝河、双江、平江河,都柳江、水口河。

一江清水向东流

据了解,黔东南境内河网稠密,有河流条,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黔东南州深入推进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目标任务,通过强化河湖长制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水质监测等举措,着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全州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在全省长期保持第1位,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连年提升,年全国排名第10位,年全国排名第8位,年全国排名第4位,年上半年上升至第2位。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持续不懈的努力。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创新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着力构建“四个体系”纵深推进碧水保卫战。

着力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法制体系。持续推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不断夯实法治根基,形成了全社会爱水节水护水的新格局,制定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阳河流域保护条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环保法制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黔东南生态美景

着力构建水污染治理能力体系。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全州共建成城镇(乡)污水处理厂座,设计处理能力达39.万吨/日,建成污水收集管网.89公里,在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全覆盖的基础上向建制乡拓展延伸。在重点流域治理方面,鱼洞河流域部分河段水体实现“治黄变清”,生态逐渐恢复,并探索形成“走访先行、物探配合、措施验证、由内到外、从下至上、分段治理”以及“关水生态污水治理”的废矿酸性废水治理黔东南路径样板。农村污水治理方面,形成了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雷山县郎德镇乌肖村等一批典型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路径。要素保障方面,年,生态环境部门争取到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10个、资金万元,有力支撑水污染防治攻坚。

着力构建水环境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制定了《黔东南州水环境质量应急管理工作方案》,将全州划分为86个水污染控制单元,建成水质自动站57个;完成“两江一河”干流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入河排污口共91个,建立台账、厘清责任,按照“一口一策”精准化整治。推进跨区域联防联控协作,与广西柳州市签订跨省(区)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合作协议。

黔东南生态美景

着力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体系。从严开展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行动。成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黔东南州长江流域天然水域禁捕联动机制和长江流域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体系,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并向民间延伸,开展“检察长河长”两长护河大巡查活动。全州设立河长共人,其中:州级河流河长32人、县级河流河长人、乡级河流河长人、村级河流河长人,并招募名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和聘请名河湖保洁员。推进节水示范创建行动,先后建成国家省级节水城市3个,国家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6个,省级水资源强监管试点县1个,余个节水单位、节水型小区、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和学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远柏

编辑尚宇杰

二审谢巍娥

三审干江东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第二上半年黔东南州地表水水质排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