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联合主办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发布活动在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举行。
此次发布的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是经过广泛推荐、网络点赞、审核评议等程序产生的。他们中既有冲锋在前、最先与病*短兵相接的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也有执甲逆行、火速驰援的援鄂医疗和防控队员,还有坚守在全国各地抗疫一线、护佑人民健康安全的白衣战士。他们和广大医务人员一道,视疫情为命令,争分夺秒,连续作战,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这次活动中,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罗庆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为,内科科护士长齐晓玖获“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表彰。
中国好医生:罗庆锋
年1月底,新型冠状病*疫情在武汉全面爆发,武汉告急!湖北告急!罗庆锋积极响应*和国家驰援武汉的号召,在医院第一次筹备援鄂国家医疗队时他就报名参加。他说:作为一个男大夫、一个*员应该打头阵。科里考虑到北京疫情也逐渐紧张,科室还有很多事需要他去协助处理和沟通,同时考虑到他的爱人也是医务工作者,女儿今年要高考,儿子刚上幼儿园还小,因此最初并未同意他出征。但是当第二批医疗队要求人数增多且紧急的时候,罗庆锋毫不犹豫再次申请出征。他说:“作为消化内科的副主任,作为*员,关键时候必须有这个担当!湖北武汉是我的家乡,我也应该回去战斗!”
2月7日抵达武汉,次日便是元宵节,在很多情况还未知时,他便作为组长带领着一组医护人员勇打头阵,进入重症病房。在驰援武汉的60个日夜,对于48岁的罗庆锋来说,年龄、体力、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病房一呆就是7、8个小时,接收新病人、查房、扎动脉血气、做心电图、取咽拭子、管理呼吸机、换药等,有些是当大内科住院医一线时的工作,已经很多年没有做过,他都要亲自完成。在结束第一轮值班后,他才得空给大家报平安,他说“晚上八点出发、凌晨五点回到驻地,整宿完全不休息的夜班,对大家都是严峻考验。我相信大家互相照顾,都能挺过去”。在武汉,令罗庆锋记忆犹新的是3月3日的“ECMO之夜”,在病区内一位47岁的新冠患者突然病情加重,危在旦夕,需要紧急进行ECMO等治疗,国家援鄂医疗队马上成立了包括罗庆锋在内的医疗救治小组,经过一整夜的奋战,又一次创造了生命奇迹。
在武汉前线,罗庆锋担任临时*总支组织委员兼第二支部书记,时刻发挥着*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救死扶伤、关爱患者。在他所负责的病区,有一位普通却特殊的患者宋女士,在日常查房的时候,她主诉胃区不适,已经两天没有吃饭。经过细致的询问,他了解到宋女士年前从襄阳来武汉做腰椎手术,住院过程中不幸又感染了新冠肺炎。陪同来看病的女儿因是密切接触者被迫隔离,现隔离期已满,隔离点不能继续接待,回家又不通车。罗庆锋了解到患者家庭条件比较艰苦,手术住院已经花费了十几万,疫情期间封城没有地方可去。于是立即多方联系和协调,不仅为其女儿解决了临时居住问题,还帮助申请了0元补助,解决了宋女士的心中所急,这样一来她的食欲和精神明显恢复,大幅增强了抗病能力。
罗庆锋经常说:“医者当不忘敬佑生命之初心、牢记救死扶伤之使命,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大爱才是治愈患者的珍贵良药。”作为医者,他与众多的医务工作者共同肩负使命、艰难前行;作为医者,他是国家的勇士,困难面前义无反顾、践行医者誓言;作为医者,他甘愿为患者守护着每一缕阳光,勇往直前,不负重托。
中国好医生:周为
周为作为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历时71天,奋战在武汉抗疫第一线。他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医疗队,先后经历了包括ICU病房在内3个病区的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他先后担任医疗组的医生组长,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一方面指导和帮助队友做好防护工作,一方面采用先进手段开展病患的救治工作,成功救治多名危重患者。工作中,他和医疗队的队员们结合国家版的《诊疗方案》和临床经验,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诊疗规范。在治疗上,选择谨慎用药,尽量避免药物的副作用,保护病人。他们在询问病史和检查尽量做到细致全面,在生命支持上,则将端口尽量前移,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他不顾个人安危,完成了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第一例危重症患者的床旁气管镜检查,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了科学依据。
他舍小家顾大家,在武汉工作期间恰逢居住在武汉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外婆因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吸入性肺炎入院抢救,为不影响抗疫工作,不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虽然近在咫尺,也始终严守纪律未去探望,直至工作结束返回北京,也始终没能满足老人最后见上一面的心愿。
他利用工作之余进行临床科研工作,撰写的“ThedynamicchangesofserumIgMandIgGagainstSARS-CoV-2inpatientswithCOVID-19”一文已发表于《JOURNALOFMEDICALVIROLOGY》杂志。在担任医院援鄂医疗队第二*支部宣传委员工作中,他利用工作间隙,自己撰稿并帮助他人修改稿件,积极宣传抗疫正能量。抗疫工作结束回京后,参加多场线上学术交流活动,分享一线抗疫经验,讨论新冠肺炎的防治方法。
中国好护士:齐晓玖
齐晓玖同志深耕呼吸与重症医学护理领域近20年,先后担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带教老师、护士长,现任内科科护士长职务。年2月7日至4月6日,作为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一员,她随队驰援武汉2个月,与团队一起,圆满完成救治任务。
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员与呼吸治疗师。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她就在护理部的统一指挥下,带领内科各病房护理人员,认真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同时,专业的敏感性让她很快意识到,这次不同于往年的普通流感、甲型流感。当医院接到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一线的任务时,她主动请缨,“我在RCU工作多年,多次轮转院内外的重症监护室,医院还派我到梅奥医学中心学习呼吸治疗,这是我回报社会的时候。更重要的,作为一名*员,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理应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在守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岗位上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医院整建制接管的重症病房,名护理人员被分为6个临床护理组和1个医院感染督导组。为了确保团队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更加安全有效,医院感染督导组,作为团队的安全守护者和感控的专业践行者,医院的护理领队密切配合,协助做好病区和生活驻地的感控管理,并对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进行一对一的协助和督导,最大程度的保障团队成员的安全。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她充分发挥专科优势和管理职能,参与制定各类护理文书模板、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并承担起各类呼吸治疗、重症监护技术的培训,在抗疫一线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
做好呼吸治疗专科护理建设的推动者。作为一名拥有近20年呼吸与危重症临床护理经验的呼吸治疗师,她一直以推动呼吸治疗专科护理建设为己任,并得到了呼吸领域和护理领域专家们的认可。目前,她兼任中华护理学会呼吸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培训基地负责人,每年为国家培养呼吸专科护士数十人,并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中华护理学会呼吸治疗领域多项团体标准的编写。
监制:李赵城主编:李晶
编辑制作:宣传处贺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