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检验临床面对面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TUhjnbcbe - 2021/1/24 12:49:00

作者:医院南区检验科李金刚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8岁,发现脾大20天入院。

查体:T:36.8℃,P98次/分,R:18次/分,BP:/84mmHg,神清,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皮肤未见瘀点、瘀斑,巩膜轻度*染,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心率9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脾大,尿色加深,伴乏力,无感染、出血表现,无皮疹及雷诺现象。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4.18×10^9/L,RBC4.3×10^12/L,HGBg/L,RDW-SD72.5%,MCV:94Fl,MCH:30.5pg,MCHCg/L,PLT×10^9/L,RET%:11.8%。血沉:正常。生化:TBIL:53.5umol/L,BU53.5umol/L,GLU6.77mmol/L血清铁:23umol/L凝血:正常。类风湿三项:正常。贫血五项:转铁蛋白mg/L,sTfR4.2mg/L。血型:A型,Rh阳性,心电图:窦性心律。尿常规:WBC47.4/uL,RBC14.4uL。肝胆胰脾彩超:脾脏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厚52.4mm,肋下54.2mm,肝胆胰未见异常。

2、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出现*疸、脾大,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不排除诊断,进一步完善抗核抗体谱、Coobms试验。冷凝集实验、蔗糖溶血试验、Ham试验进一步明确。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贫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胆红素增高考虑此病。待查血清酸化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等除外此诊断。

地中海贫血:患者家族否认有“地中海贫血”,此病可能性不大。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有巩膜*染、浓茶色尿、脾大等红细胞破坏表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考虑溶血性疾病,患者父亲患“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考虑此病可能性大。

3、进一步检查

抗核抗体谱:正常。免疫2:正常。血清酸化溶血试验: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蔗糖溶血试验:阴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患者开始溶血:5g/L(3.8-4.6),患者完全溶血:4g/L(2.8-3.2)。冷凝集实验:1:4阴性。EMA流式监测:红细胞E5′M的MFD减弱百分比33.87%。骨髓检查:增生活跃,红巨两系增生、粒系增生减低骨髓象,外周血球形红细胞约占15%。

外周血红细胞检查: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2、3为此病人外周血图片结果,图4为*道连老师总结的真假球形红细胞鉴别及特点。真性球形红细胞:体积小、呈圆球状(一般在6um附近或6um),染色明显深失去浅染区,由于推片的作用将其推至片尾部集中。正常人血涂片中可以见到少量球形红细胞(频临死亡的红细胞,3%)。假性球形红细胞:一般是由于制片过程中人为因素所至,如推片、玻片酸碱、染色因素等。假性形红细胞大小与正常红细胞相近,比较均一,多数区域性分布,即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没有,红细胞失去浅染区,但不深染。

4、总结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一种红细胞膜有先天性缺陷的疾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中伴有急性发作的溶血性贫血和*疸、脾肿大、血液中球形细胞增多及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增加为特征。本病是由于调控红细胞膜蛋白的基因突变造成红细胞膜缺陷所致,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诊断标准:若外周血有较多小球形红细胞(10%),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有阳性家族史,无论有无症状,HS确诊可成立。若外周血有较多小球形红细胞,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但家族史阴性,须除外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原因产生的球形红细胞增多,方可确定诊断。若有阳性家族史,但外周血小球形红细胞不够多(10%),需要做渗透脆性试验、血清酸化溶血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伊红-5′-马来酰亚胺结合试验加以证实。若外周血小球形红细胞不够多,又无阳性家族史,则诊断本病需借助较多试验,包括红细胞膜蛋白组分分析和基因分析等,并需除外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方可确诊。该患者根据各项检查,可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参考文献

[1]郑杰.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社区医师医学检验[J].,08(13):5

[2]*道连形态学习交流

1
查看完整版本: 检验临床面对面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