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儿童多动症”
小儿抽动症
案例一
我家孩子今年7岁,最近几个月我和孩子爸爸发现孩子在看电视、做作业时,常眨眼睛、点头、耸肩,开始我们以为他在模仿或是调皮,直到前几天老师发现孩子在上课时频繁做眨眼、点头、扭脖子、耸肩的“小”动作,就建议我们带孩子去看看医生,我们这才引起重视,结果一检查,医生说孩子是患了“小儿抽动症”,不是故意的调皮。
重庆医院心理科魏华医生介绍:
如果孩子频繁出现眨眼、努嘴、做*脸、扭脖子、耸肩膀等动作时,应警惕孩子可能是患了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被称为抽动症。
抽动症多见于3-12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主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不自主、反复、快速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
抽动动作有多种形式:
A
运动抽动
1、表现为眨眼、挑眉、皱鼻、点头、摇头、耸肩、弹指等动作;
2、也可出现复杂运动抽动如旋转、蹦跳、挺身或弯曲腰腹部等。
B
发声抽动
1、多表现为反复清嗓子、咳嗽、犬吠声,重复、刻板的语言,甚至是污言秽语.
根据抽动持续时间长短和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与抽动-秽语综合征。
目前抽动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躯体疾病(局部病灶如眼结膜炎、鼻炎和慢性咽炎等)、器质性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及药物因素有关。
抽动症的治疗当孩子出现抽动症医院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对于抽动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大部分患儿至青春期症状可好转,仅有少数会持续到成年。
树立正确观念当孩子有这些抽动行为时,家长要了解这是一种病,而不是孩子调皮所致,不要责骂孩子的“坏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要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减轻孩子的压力。对抽动严重且已影响学习、生活的孩子,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选择药物治疗。
儿童多动症
案例二
我家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今年6岁半,从小都属于精力特别旺盛的那种孩子。上幼儿园后老师多次反映孩子好动、任性,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当时都觉得这可能就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上了小学后老师仍然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不是玩橡皮就是踢凳子,小脑袋还左晃右晃的,依然静不下来。
对于孩子现在的情况,我们也开始担心了,害怕影响孩子的学习。结果经过心理科魏华医生的检查,孩子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目前在心理医生和老师的正确指导与帮助下,孩子的注意力明显稳定很多。
魏华医生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中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活动过度、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
据统计,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高达5%~10%,男孩多于女孩。孩子智力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但常因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学习成绩困难。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它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
多动症儿童的治疗需要医生、老师、家长一起共同努力,采用药物治疗、行为管理、家庭干预的综合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而未经治疗的儿童随年龄增大多动症状会有所好转,但仍可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低下、易冲动、物质滥用、甚至出现品行障碍、青少年犯罪等情况。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疾病
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能明显改善孩子的预后,避免产生对孩子的学业和生活的不良影响,因此当孩子出现上述症医院专科就诊。
文稿:刘嘉宣传科
编辑:*飞虹宣传科
审核:魏华心理科刘芳*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