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想都想不到,视力突然下降,它是隐藏的真凶
TUhjnbcbe - 2021/5/31 17:04:00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一位37岁的年轻患者慕名来到西南院眼科阴正勤教授的名医门诊,他告诉我们,他的右眼视力下降1个月了,曾在外院诊断为“右眼球后视神经炎”,但治疗效果非常不好,目前最佳矫正视力只有0.3。

患者非常着急,毕竟这么年轻,眼睛视力就不太好了,而且外院治疗还没什么效果。于是,阴正勤教授给患者做了详细的眼部检查。

我们来看一下患者的眼部情况:

双眼眼前节照相:右眼晶体混浊(++)

右眼眼底照相及*斑区OCT影像:未见明显异常

右眼眼底自发荧光及荧光造影影像:未见明显异常

右眼视野及视觉电生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经过仔细的检查后,阴正勤教授发现患者右眼眼底并没有什么问题,电生理传导也是正常的,因此考虑其视力下降并不是球后视神经炎导致的,而是右眼晶体混浊了,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内障”。

这时候,大家也许会有疑问了,这么年轻,才37岁,会得白内障吗?而且是一个眼睛的白内障,发生原因是什么呢?

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否定了有过放射治疗和职业暴露的情况,经过多方分析和以往的经验积累,我们把最大的可能性锁定为手机。因为患者还告诉阴教授,他有长期长时间使用右侧接听手机的习惯,而且打电话时间比较多。这下我们就可以解释了,他可能患上的是“辐射性白内障”。

那么,

“辐射性白内障是什么东东?”,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白内障还那么容易误诊!”,

“什么辐射这么厉害?”。

“辐射性白内障”,顾名思义指的是临床上有明确证据证明因辐射而引起的白内障。常见引起损伤的放射线有:X线,β、γ射线、中子射线,红外线、紫外线以及微波等。接受辐射到形成白内障从数月到数年不等,与接受放射线的种类、放射量的多少以及年龄等有关。X线引起发病在2~4年,中子射线几个月即可出现症状。剂量愈大,潜伏期愈短。

该种类型的白内障以后囊下混浊为主,初期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为细点状,排列成环形,逐渐融合形成盘状。也可向皮质深层扩展,形成宝塔状外观,重者呈蜂窝状混浊。

如上图所示,后囊型白内障浑浊的位置位于晶体的后囊,不散瞳检查往往比较容易漏诊。且后囊是视轴的节点,一旦发生浑浊往往对视力影响比较大。

查阅文献后我们发现国外很早就有很多关于骨髓移植术后进行全身放射治疗的患者也会患有辐射性白内障,研究者还对此进行了白内障分级。

Cataract-freeintervalandseverityofcataractaftertotalbodyirradiationand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influenceoftreatmentparameters.,Int.J.RadiationOncologyBiol.Phys.,Vol.48,No.3,pp.–,

另外,有国外有研究表明手机对眼部的损伤其实还远不止造成白内障,还可以造成角膜水肿和视觉诱发电位的下降。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这名患者为什么被误诊为“视神经炎”了。

最后,让我们再谈一下辐射性白内障的治疗吧。

点眼药保守治疗是绝对无效的,白内障一旦形成,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逆转,唯一有效的治疗只能是通过手术。

如果您长期使用手机,有固定某一侧接听电话的习惯,不确定自己是否已经中招,医院眼科白内障绿色通道,我们将为您进行仔细的检查。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想都想不到,视力突然下降,它是隐藏的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