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艾尔建眼科-“指难针”病例研讨会北京站、广州站的落幕,本月2号,“指难针”又来到了东方明珠—上海。本场会议又会给大家带来哪些新思路,新观点呢?让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精彩现场。
本次上海站病例研讨会由复旦大医院王文吉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携手侯乒教授(医院)、孙先勇教授(医院)、刘海洋教授(医院)、王泓教授(医院)共同担任大会顾问团,发大师心声,解未解之迷。
艾尔建中国眼科华东区副总监王喃谈到,艾尔建已成立70多年,目前旨在开启科学模式,强化相关治疗领域领先地位,目前在国内已上市多种青光眼、人工泪液及激素药物。“指难针”即小而精,也意味着艾尔建努力在眼底领域打造更好的学术平台,促进更多的学术交流。
“指难针”即将起航于沪,你,准备好了吗?
学术之星一例“小小”的视网膜脱离case——姚乾灏医院
导师:侯乒教授
9岁儿童,存在全身发育缺陷病史,既往行腭裂手术。眼部查体发现有发育异常:左眼膜状玻璃体+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左眼晶体半脱位。进一步询问病史发现其母亲也有视力异常,综合以上情况,姚医生高度怀疑患儿有先天发育异常,并患有眼-全身综合征或遗传性疾病。结合其母亲的体征及患儿自身情况,最终诊断为Stickler综合征,该疾病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胶原结缔组织病,主要以眼部、口面部、关节及听觉损伤为特征性病变,是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遗传诱因。对于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家族史及特异的临床表现进行确诊,基因诊断也可帮助确证。Stickler综合征无法预防,一般采取全身对症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出现眼部体征后可进行手术干预。
专家团点评侯乒教授:晶体半脱位的诊断是不正确的,仅为晶状体的震颤。此外,患者可能有锯齿缘离断,术后使用TA对炎症的控制十分良好,在儿童患者中使用激素是十分必要的。
孙先勇教授:儿童玻切需慎重,术后要警惕眼压高的问题,进行随访观测。
王文吉教授:文献复习得非常详细,复习了导致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全部原因。要首先判断是否由外伤引起,以及外伤程度是否足以引起网膜脱离,除非病情过于复杂,慎重选择玻切。
人气之星同心而共抗——李姝婵医院导师:孙先勇教授
63岁男性,左眼视盘颞下方可见*白色肿物,肿物已明确为肿瘤,且瘤体孤立、血供丰富,MRI下T1中高信号,T2低信号。这与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似乎均不符。最终,患者行左眼Phaco+玻切+眼内肿瘤摘除术后,对肿瘤的形状进行了“揭秘”,原来,这个眼部肿物是视网膜星形细胞瘤,肥胖型(WHO-I-II级),又称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retinalastrocytichamartoma(RAH),较罕见,且误诊率高,是由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胶质肿瘤,常孤立存在,仅为眼部表现,且通常是结节性硬化病的眼部病变,该患者的眼部表现为RAHⅡ型——隆起结节状、常有钙化、不透明、形似桑椹,边界清晰的白色病灶,通常见于视网膜后极部。幸运的是,RAH通常是良性视网膜肿瘤,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专家团点评孙先勇教授:通过FFA和ICGA,很明显的看出肿瘤位于视网膜而非脉络膜。从角膜缘取出肿瘤创伤较小,术中注意止血。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眼部疾病,如今都极少做眼球摘除术,尽量保眼治疗。
王文吉教授:肿瘤的处理与异物不同,异物一定要取出,但对肿瘤的处理要极其慎重,放疗以防止扩散。首先判断其性状,再判断是哪一类肿瘤,再进行相应处理,考虑哪一种处理方式对患者更为有利。
演讲之星春天在哪里——李婕医院导师:刘海洋教授
李医生带来的是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视神经脊髓炎的病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一种慢性、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约1/3的患者有眼部表现,仅有0.7%-1%的患者有视神经病变,包括视神经炎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常有以下几种发病机制导致:①抗体依赖的细胞*性导致视网膜细胞死亡和视神经脱髓鞘(视神经炎);②视神经小血管的闭塞引起视神经缺血(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而视神经脊髓炎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的单眼或者双眼失明,同时或其后发生横贯性或上升性脊髓炎。在该病例中,患者最开始有眼部表现,随后又出现了胸8以下平面截瘫的表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视神经脊髓炎的表现相符。
专家团点评刘海洋教授:该病例球后改变较明显,有SLE病史,目前预后良好,但后期病情如何进展还不得而知。
王文吉教授:首先考虑是否有缺血性球后视神经病变,但相关检查将其排除。
风采之星*斑对视盘的持久战——宋珉璐医院导师:王泓教授
双眼多灶性脉络膜炎,右眼继发CNV,双眼开角型青光眼+高度近视,反复多次药物、抗VEGF、SLT等治疗后,宋医生为我们总结了经验如下:PIC多见于女性和近视患者,视力下降多由并发CNV引起,视野检查可发现生理盲点扩大,在一些患者也可出现中心视野、旁中心视野和周边视野异常。而MFC系列病变累及视网膜外层和RPE,可能合并全葡萄膜炎、脉络膜瘢痕形成和视网膜下纤维化。治疗常针对新生血管和*斑水肿,激素可能对促进病变消退有效,但对阻止复发的效果不明确,抗VEGF长期安全性较好。此外。高度近视是独立于眼压的青光眼危险因素,临床诊断困难,只能根据视盘特点和眼压来帮助诊断。
专家团点评王泓教授:该病例比较复杂的地方在于合并青光眼,但控制眼压有许多方法,都是可以有效降压的。但后节病情反复复发可能与病人本身情绪等因素有关。
孙先勇教授:眼药水使用越多,患者往往依从性越差,这种患者反复降压效果差,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效果或许更好。此外,该患者反复抗VEGF均效果不好,或许可以考虑使用激素进行处理。
侯乒教授:PIC可能伴随炎症的反复,导致治疗起来较为复杂。
王文吉教授:多灶一旦影响到*斑中心凹即需要开始治疗,激素或抗VEGF,若效果不好可换药治疗。
小结
王文吉教授最后做了会议总结,她强调,感谢艾尔建公司提供如此良好的学习平台,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参与到“指难针”疑难病例的讨论中来,更多的分享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为患者提供有效,长效,安全,经济等最佳治疗方案。同时,王文吉教授也呼吁,傲迪适作为国内独家眼科玻璃体内缓释激素,广泛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给中国的医生和RVO-ME患者带来了福音。期待能早日进入医保。
本次活动在本次上海站又是满载而归。一起期待下一站的学术盛宴吧!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图片阅读
指难针?指南针!--艾尔建眼科疑难病例研讨会隆重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
微“炎”大义,共攀“难”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