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患者的光明医者的永恒追求
TUhjnbcbe - 2021/6/29 3:25:00


  近日,我院眼十科成功救治一名患有罕见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刘洪雷主任采取最先进的眼眶外科技术,顺利完成此高风险眶尖肿瘤手术,成功摘除7毫米肿瘤,帮助患者找回失去的光明。此手术在西北地区眼科学上尚属首例。


  陕北籍患者马女士两年前出现右眼无故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在医院就诊,按球后视神经炎给予治疗,效果不理想。之后发展严重到看不清眼前的东西,几乎失明,多次住院治疗依然没有改善,日常工作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精神压力巨大。辗转来到我院眼科,经检查,医师告知其右眼视力下降的原因很可能是右眼眼眶尖部长了一个小肿瘤所致,但考虑到这个肿瘤位置较深且微小,难度极高,建议他到眼眶病科找刘洪雷主任。12月11日,医院,慕名找到刘洪雷主任。刘主任仔细查看了其各项检查结果后,确诊为罕见的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并明确告知其肿瘤位于右眼眶最深部视神经旁,不仔细看很难发现,正是这个小肿瘤导致了视力的急剧下降。但因为肿瘤位置正好位于视神经穿出眼眶进入颅脑的眶尖部,视神经、眼外肌、动静脉系统、眼部的运动神经等都聚集在此狭小空间,且周围都是骨壁,手术中磨除眶尖骨质时稍有不慎就可能磨破硬脑膜,导致脑脊液漏出。而视神经为眼科手术的“雷区”与“盲区”,传统观点认为视神经是不能碰的,否则很可能导致失明,那么患者仅存的0.02的视力就会丧失,如此严重且复杂的病情,对操作技术要求太高。


  12月15日,刘洪雷主任利用目前最先进的眼眶深外壁切除技术为马女士实施了手术,术中锯开眶外缘,高速电钻磨除眶中部骨质,到达眶壁深部后,轻柔分离,准确定位找到肿瘤,发现该肿瘤完全位于眶尖深部,内侧紧紧粘连于视神经,肿瘤表面匍匐着白色的眼部神经纤维,与视神经粘连严重。一个微小的不当操作都会引起视力丧失、眼睑下垂等严重并发症。刘主任以娴熟的技术小心翼翼地去除了深外侧壁骨质,暴露出脑膜,在脑棉片的保护下,仔细推开肿瘤表面的神经纤维,精准、柔和地将肿瘤从紧密粘连的视神经上分离下来,闯过了视神经这个“雷区”,经过2个多小时的细致操作,成功将大小约4×7毫米的海绵状血管瘤完整摘除。


  术后,马女士的视力得到保留,并出现逐步提高的趋势,视野范围明显扩大,经过术后抗感染、消肿等常规治疗后即可出院。


  此次手术的成功,基于刘洪雷主任长期以来专注于眼眶病的诊疗,敢于对抗手术风险压力,挑战高难度操作技术。以往这种手术由于位置太深,常常出现术中找不到肿瘤无功而返的情况,且此类手术通常会寻求导航技术给予支持。此次手术仅仅通过单纯的眼眶外科技术钝性分离视神经和肿瘤的粘连,而没有计算机导航辅助,便完整摘除7毫米的眶尖肿瘤,并且成功保留患者视力,这在西北地区眼科学上尚属首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患者的光明医者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