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变老就像一台运作精良的机器变旧,身上许多“零件”开始变得不好用,眼睛便是典型代表。
视力下降会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许多不便,眼睛发蒙、走路易摔跤、看不清红绿灯……因此,长者视力下降,护理很关键!
我们应了解长者视力下降原因,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给长者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今天家小宝就给大家分享一些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Part
1
长者视力下降的原因
1、视觉器官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眼球晶状体会逐渐硬化增厚,弹性随之减弱,睫状体收缩能力也慢慢降低,致使看近物时不能形成适当的凸度,降低了对入神光线的折射,造成聚焦困难,使视网膜成像的清晰度下降,于是老年人便会慢慢看不清。
相关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视觉器官老化导致视力减退者占47.9%,其中绝大多数是远视眼。
2、眼病所致
老年人所患的各种眼病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其中,白内障最为常见,它的主要病症是眼睛内透明的晶状体变得混浊。我国有资料指出,在老年人体检中,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检出率高达73%,其中绝大多数为老年性白内障。
此外,眼底的一些病变,如视网膜脱落、青光眼、葡萄膜炎、角膜炎和老年性*斑病变等,都会导致眼睛模糊、视力下降。
以上眼病的发病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3、其他疾病影响
许多人认为视力下降只和眼睛相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人体这一台“神奇机器”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疾病的存在也会影响视力,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以糖尿病为例,血糖增高会对血管造成影响,使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渗出等现象,造成视网膜病变。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Part
2
长者视力下降的护理方法
01
及时就医,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长者视力下降不止老花眼那么简单,很可能是隐藏在信号背后的老年眼病或全身疾病在作祟。
所以,我们要警惕各种常见的眼病与全身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家小宝温馨提示,建议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每1-2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记录视力变化。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是预防或延缓眼科疾病的有效手段。
02
改掉不良习惯,合理饮食
临床研究和统计证实,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会增加患白内障、年龄相关性*斑变性等眼病的风险,所以我们一定要让长者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方面,长者要远离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及粗谷物等有益眼部及身体整体健康的食物,具体可选择柑橘类水果、深绿色多叶蔬菜、粗谷物及深海冷水鱼等。
研究表明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锌、叶*素、玉米*质的食物有利于眼部及身体健康。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