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或将迎来生物制剂治疗时代
TUhjnbcbe - 2021/7/7 18:49:00

编者按:

葡萄膜炎是指发生于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一种高度异质性、炎症性疾病。国内患者约有-万,发病高峰在25-44岁1,葡萄膜炎患者患病后,对工作生活影响极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活和经济负担。糖皮质激素及非激素类免疫调节剂是临床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常用药物,随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和观察,长期使用激素及非激素类免疫调节剂带来的副反应也逐渐显现。对于不同的患者,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方案选择呢?近年来生物制剂发展很快,一些最新版本的指南也在推荐生物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有哪些独特优势?为何被国际指南一致推崇?请随陶勇教授一起走近、了解生物制剂,及其引领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治疗新时代!

葡萄膜炎已成为

成年人视力受损的原因之一

根据统计数字,葡萄膜炎对视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全球约5–10%的视力受损由葡萄膜炎所致2。在西方国家,10%至15%的失明是由葡萄膜炎造成的3,约35%的葡萄膜炎患者会发生短暂或永久视力缺损4,10%左右的患者可致盲5。

葡萄膜炎可累及眼球的前、中、后段,以及整个视网膜、玻璃体和前房,因此有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等6。葡萄膜炎病因众多,根据发病原因目前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感染性葡萄膜炎:结核性、梅*性、病*性、弓形体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特定类型,特发性葡萄膜炎;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葡萄膜炎;

伪装综合征:眼内肿瘤或肿瘤的眼内转移所致的眼内炎症表现

其中,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因病因不明,诊断和治疗非常复杂,尚无普遍接受的治疗准则,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预防性失明的原因。自年开始,糖皮质激素开始广泛应用于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开启了葡萄膜炎的现代治疗,大大改善了此病的预后。然而,随着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能伴随严重的眼部长期副作用,包括青光眼和白内障。若患者伴有潜在疾病,则更加不适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新选择

——生物制剂

在此情况下,生物制剂悄悄“显露头角”,生物制剂是从组织中提取或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蛋白质,也是一种可抑制免疫系统的免疫调节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alpha(anti-TNFα)及细胞因子受体抗体,常常用于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法耐受等情况。TNF-α抑制剂目前已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白介素抑制剂应用于葡萄膜炎的治疗研究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年,生物制剂开始逐渐引入临床治疗6,年,专家建议强烈推荐TNFi应用于BD、JIA及SpA相关的葡萄膜炎7。与使用激素治疗对比,生物制剂使用便捷,用药间隔长,疗效显著;安全持久,不良反应更小。生物制剂的引入让眼科医生在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为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非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的治疗指南推荐

——FOCUS倡议

年,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指南推荐—FOCUS倡议发布8,这是一部以专家主导、以证据为基础的共识指南,旨在给临床医生提出关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系统性治疗的指导,临床实践性强,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

目前,FOCUS倡议存在三方面临床需求:

FOCUSarea1:NCSIT(非激素类免疫调节剂)治疗升级的最佳时机(包括生物制剂)是什么?

NCSIT可用于控制持续或严重的炎症,或者用于预防可能损伤视力的眼部结构性并发症。NCSIT适应症还包括对其他治疗有禁忌或无法耐受,或需要节制使用激素来维持缓解。生物制剂一般考虑用在对标准药物(激素和NCSIT)治疗疗效不佳的情况下8。EL4,GradeCre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或将迎来生物制剂治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