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航报道庞学冬还能坐的时候,仰靠在椅子上艰难地打字,而现在,他已坐不住了,只能躺着度过分分秒秒
□朱殿封
庞学冬生活得越来越艰难了。
4月6日,笔者在乐陵市丁坞镇前何庙村庞学冬家里见到他,瘦得像根竹竿似的他躺在炕上,四肢只有右胳膊勉强能够弯曲到90多度,右手只有拇指、食指勉强能够活动。日日夜夜,他只能直挺挺地躺着,度过的分分秒秒都是在与命运抗争。
病残“小草”也有春色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庞学冬7岁那年,唱着这首歌走进学校,他觉得自己就是一棵无忧无虑、茁壮成长的幸福小草。学冬俊秀聪明,学习成绩是班级里的“尖子”。然而,二年级时,庞学冬这棵快活的“小草”遭霜打了。那天放学回到家里,他对母亲说:“娘,我膝盖疼。”
母亲没在意:“你整天跑跑跳跳的,是磕着碰着了吧,过两天就好了。”
数日后,学冬的膝盖疼痛加重了,蔓延到手指、脚踝和许多骨关节,疼得他眼泪汪汪。父母慌神了,背着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庞学冬吃了一段时间的药,当时症状消失了。此后不时反复,父母带他不断地穿行在乐陵、德州、济南、医院,吃药、住院、出院、再住院、再出院;休学、复学、再修学、再复学。年秋天,15岁的庞学冬复学入读初中三年级不到半年,病魔逼迫他最后一次走出校门。第二年冬,他的病确诊:强直性脊柱炎。
庞学冬本来是个有“想法”的孩子,他也想考大学,也想将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想尽心尽力孝敬父母,也想力所能及的给国家出一分力。所以,医院看病、住院都充满着希望,但每次出院和治疗结果又都是无奈和失望。甚至一次次是对他向往的打击,对心灵的磨难。疾病在一口一口地吞噬他的意志,吞食他的向往。眼前残酷的现实,把他的所有愿望打落在地。庞学冬无数次地想,眼下我脚迈不动步,手拿不住东西,上学,上不了,农活,做不了,快要成了个废人,我还能干什么?他每天服药、看电视打发时间。
年二三月的一天,邻居王怀良前来串门,他平日在邻近的苑小张村一家木制加工厂做工,今天是揣着个“事儿”而来。他对庞学冬说:“兄弟,我打工的村里有个青年叫梁洪涛,他干着活儿编故事,听说发表了很多,出了名,还能挣不少稿费呢。我看你挺灵透的,你得了这个病也干不了别的,你越闲着,心里光想着病,越难受。不如也学着编故事,你寻思寻思吧。等你写出名堂,请你老哥喝杯茶。”
母亲在一旁听了,鼓励儿子说:“你写的作文,老师不是常当范文念给同学们听吗?编故事兴许行。”
俗话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我来到这个世上,爹娘抚养我这么大,我不能因为有病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啃父母,吃父母。即便是一棵病残的小草,我也应当给世界留下那一抹春色。十多天后,他对母亲说:“娘,我试试。”
那天,父母托与梁洪涛同村的表哥王新民把梁洪涛请到家里,梁洪涛给他带来十余本发表有自己作品的故事杂志,他看过学冬上学时的作文,说:“你有想象力,文字表达也不错,你写吧。”梁洪涛此时看不出庞学冬在写作的路上能走多远,他说:“写作,起码是一种释放的过程,能让人暂时忘记痛苦,心生豁达。”
翅膀折了,心在飞翔
年1月8日,“年度中国好故事成果发布典礼”在上海金山区枫泾镇举行,庞学冬荣获本年度好故事作者。
起初,庞学冬三个月写了20多篇故事,投寄给《读者》《故事世界》《民间故事》等刊物,他盼哪盼哪,等来的都是“泥牛入海”。那些日子里,庞学冬常常看着父母从牙缝里省钱给他买的笔记本电脑发呆,他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写故事的那块“材料”。心里在想,我肉体的“翅膀”折了,难道我思想的“翅膀”也飞不起来?
苦闷中,他听歌曲《飞得更高》:“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现实就像一把枷锁,把我捆住无法挣脱,这谜一样的生活锋利如刀,一次次将我重伤,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他在寻找怎样才能心生呼啸,让翅膀卷起风暴,怎样剪碎笼罩在心头的罗网,飞上蓝天,让生命绽放灿烂。
苦闷中,他把所写的故事发给梁洪涛,向他请教。梁洪涛告诉他,故事创作就是写日常生活中的事儿,选取内容要扬善惩恶,扶正祛邪越是使人爱看,越是好故事。
庞学冬依照做了。年11月的一天,庞学冬从网上看到,他写的故事《说不出的良心债》登上《民间文学》第11期目录,禁不住呼喊:“娘,快来看,我写的故事刊登了。”
正在做活的母亲快步走过来,俯身瞅着电脑屏,找到了儿子的名字,欢喜地说:“好啊,好啊,俺儿也能编故事了。快点写吧,挣了稿费攒着给你治病。”
接下来的一年里,庞学冬在《新故事》《民间文学》《民间传奇故事》《新智慧故事版》等刊物接连发表了10多篇故事。
庞学冬是以生命做笔、以病痛做墨写这些故事。在他创作故事前,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四肢骨节渐渐强直,身子弯不下腰,腿不打弯,脚迈不开步,脖子转不动。起初,他还能坐在椅子上看电脑,腿挺直着,坐在椅子上,身子往后仰着,不一会身子就往下溜。母亲给他脚下横上一条板凳踩着,还是往下溜,又给他脚前耽上一根棍子,棍子顶在炕沿上使之固定。庞学冬强直的身子死死倚靠在椅子背上,后背磨出血,渗出细密的血珠,洇红了汗衫粘在后背上,椅子背上的油漆也磨光了。母亲心疼得偷偷掉泪,赶紧做了棉褥子垫在他屁股下,在椅子背上绑上毛巾,再搭上一个背垫。由脊柱炎引起的虹膜炎从13岁时就模糊了庞学冬的双眼,他便将电脑屏上的字体放大。
生活真是难熬啊!
从年,病魔剥夺了庞学冬坐着的权力,他除了右胳膊能弯曲到90多度、右手拇指和食指能弯曲,肢体其他部位都强直不能活动了。他要用创作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他侧身躺在炕上,让母亲把电脑放在眼前固定好,用仅能活动的右手的两个手指,拿着一根筷子戳键盘上的字符,一篇几千字的故事,就这样一下一下“戳”出来。一年后,食指也打弯不灵了,他只得在手机上用大拇指“点”字。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想象的创作啊!
10年里,庞学冬在多个故事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故事,总计多万字。他在百度百家号、今日头条、腾讯企鹅号、一点资讯等网站发表多篇、60多万字故事、文章,仅年至年两年间,点击量多万人次。他写的《一流人物范仲淹》《戏里戏外》《致命情报》等多篇故事,分别获得“范仲淹故事”征文、“中国故事节巴城昆曲故事会”征文好故事奖。
爱是生命的乳汁
庞学冬受奖,是父亲庞景奎替他领奖。站在领奖台上,头发斑白的庞景奎说起儿子时,哽咽了。
庞景奎夫妻两儿一女,庞学冬最小。自从庞学冬患上此病,夫妻俩操碎了心,这些年不停地抱着、领着、搀着、架着、用车拉着儿子四处求医,每次都是症状减轻了,钱花光了,不得不回到家里服药维持。他医院住下去,直到治愈。可是,没钱哪!学冬住一次院,他们需要攒两三年的钱来补窟窿。实在没办法,就四处打听偏方、验方,做爹娘的只有一个意愿,只要能治好儿子的病,再苦再难都认了。
庞学冬在家出进扶着母亲的肩膀走、母亲架着他走、拄着双拐走,自年后,他拄双拐也走不动了。每天,母亲背着、抱着他上厕所,给他穿衣、脱衣、洗手、洗脸、洗脚、理发、喂饭。最要命的是,他全身不动弹不疼,只要一动弹就钻心地疼,疼得他的腿痉挛,颤抖不止,他忍受不住了,哭。母亲就陪着他哭。
一天、一月、一年,从他不能生活自理,母亲陪伴他在一个炕上睡到如今。王俊华说:“伺候孩子,辛苦一闲下来,眼皮就打架。”
父亲是山,母亲是海。母亲虽然出生在农民家庭,但从小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脑子里装进了许多故事。母亲给学冬讲包公断案夜审乌盆的故事,他受到启发,创作了内容全新的《*盅》;母亲给他讲当地传说剃头匠给*剃头的故事,他创作了《午夜理发正当时》;母亲赶集回来,说起在集上遇到小偷,没有偷走钱,只偷去了她赶集所买物品的记事纸条,他由此创作了《包里真没钱》;母亲的一句“清明吃苦菜对眼睛好”,他创作了《清明时节吃苦菜》……
年11月,庞学冬上北京医院就医,做膝、胯关节置换手术未能如愿,病魔无情地把他逼到了墙角,就此认输、绝望了吗?
庞学冬心情悲壮,他说:“进行故事创作,使我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保有了尊严,成千上万读者从我写的故事中受益,我的生命有了它应有的价值,我绝不能向病魔低头,即便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我就努力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